付锁堂的评价(付锁堂)

sddy008 干货分享 2022-07-23 132 2

今天,小编分享《付锁堂》的知识,感兴趣的股票可以来参考一下。股市虽然风险很大,但赚钱的机会却很多,在没有掌握市场运动规律之前,要多了解股票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

文章目录导航:

长庆石油勘探局怎么样?

长庆石油勘探局是1998-12-31在陕西省注册成立的内资企业法人,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长庆兴隆小区。

长庆石油勘探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00071009796XW,企业法人付锁堂,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长庆石油勘探局的经营范围是:陕甘宁等省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原油、天然气产品付产品的生产储运、加工及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出口和“三来一补”业务;石油机械产品、器材、通用机械产品的生产加工、修理和销售、对外承包工程、提供劳务及多种经营业务;承包境外石油天然气工程及境内国际招标工程;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出口;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陕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6959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长庆石油勘探局对外投资16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长庆石油勘探局更多信息和资讯。

长北气田山2段海相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砂体预测

一、地质背景

长北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北部( 图 10-12) ,面积约 6000km2。区域上,下二叠统山西组广泛发育,该地层单元产有较丰富和保存很完整的 Dic-tyoclostus taiyuanfuensis( 太原网格长身贝) 和 Compressoproductus mongolicus( 蒙古扁平长身贝) 等海相的腕足类和棘皮类化石,以“北岔沟砂岩”之底为与下伏太原组的分界线,二者呈大型底冲刷接触关系,顶部以“骆驼脖砂岩”之底为其顶界面,与上覆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亦呈大型底冲刷面接触关系。位于山西组下部的山 2 段为长北大型天然气田主力产层,厚度为 90 ~ 120m( 图 10-13) ,区域分布具有东西向地层厚度分布较稳定,而在南北方向上具有中间厚、两端薄的变化。山 2 段属于海退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付锁堂等,2003; 王华等,2008) ,储层主要为平原和前缘亚相的水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的水上→上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含砾中-粗粒或不等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少量铸模孔、微裂缝为主。孔隙度为 2% ~12%,渗透率为( 0. 01 ~10) ×10- 3μm2,已发现了超过 1000 × 108m3的天然气地质储量,具有储层厚度大、横向上分布稳定、单井产能高及开发效果好等特点( 王怀厂等,2005) ,是榆林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层。

图 10-12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分区与研究区位置图

二、山 2 段高分辨率层序构型特征

( 一) 层序界面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根据对晋西柳林成家庄露头剖面观察和研究区及周边钻井的岩心描述与测井曲线的综合分析,从山 2 段海相三角洲体系中可识别出如下两个重要的界面:

( 1) 山西组底部与太原组之间区域上普遍发育的构造不整合面( 贺自新等,2004) ,该界面是山 2 段长期旋回层序底界面;

( 2) 旋回内具不同规模和尺度的冲刷面与岩性、岩相转换面,此类界面是各低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底界面( 郑荣才等,2002b; 周祺等,2008) 。

依据上述于山西组内普遍发育的、在钻井中可被识别的各类层序界面,将山2 段划分为 1 个长期( LSC1) 、2 个中期( MSC1 和 MSC2) 、4 个短期( SSC1-SSC 4) 和8 ~ 9 个超短期( SSSC1-SSSC9) 基准面旋回层序( 图 10-13) 。

图 10-13 山 2 段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综合柱状图( 陕 119 井)

( 二) 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特征

1. 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层序

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相似,分别与 Vail 的Ⅵ级和Ⅴ级层序相当( 郑荣才等,2001) ,厚度规模为数米至十数米级。研究区山 2 段发育有 8 ~9 个超短期旋回层序,由 2 ~3 个超短期旋回叠加组成了四个短期旋回层序,此二级别的层序均可划分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对称型两种基本类型及五种亚类型。

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 此类型旋回广泛发育于河流和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沉积区,主要特征为: ①层序中仅保存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下降半旋回则为侵蚀冲刷面,测井曲线为箱形或钟形( 图 10-14) ; ②层序底界为冲刷面; ③主要发育于物源供给非常充分的条件下; ④根据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的变化,可细分为低可容纳空间和高可容纳空间两种亚类型,前者主要出现在分流河道彼此叠置的三角洲平原部位,岩性主要为单一的含砾粗-中粒砂岩,层序底界为底冲刷面,向上略趋“加深”变细的沉积序列( 图 10-14 中的 A1型) ,往往由主河道砂体组成,不发育泥质隔层; 后者主要出现在侵蚀较弱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部位,岩性组合相对较复杂,由粗-中粒砂岩、细-粉砂岩夹泥岩组成叠置有序的向上变细“加深”沉积序列( 图 10-14 中的 A2型) ,底部与下伏地层大多数呈岩性突变的底冲刷关系。与前者相比较,层序中下部的河道砂体保存较完整,层序上部的细粒堤岸沉积往往也可得到较好保存。

图 10-14 向上变“深”非对称型超短期和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 左: 陕 205 井,右: 榆 26 - 11 井)

对称型旋回 山 2 段对称型旋回类型具有如下特点: ①基准面上升和下降半旋回都有沉积记录; ②以层序内的海泛面为界,由下部向上变细的正韵律与上部向上变粗的反韵律叠加组成,测井曲线形态表现为钟形-平直-漏斗形的组合( 图 10-15) ; ③主要形成于沉积物供给率接近至略低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的弱补偿或欠补偿沉积条件下;④按上、下两个时间单元厚度比例,可细分为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图10-15中的C1型),上升和下降半旋回近于相等的对称型(图10-15中的C2型),以及仅在超短期旋回层序中有所发育的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图10-15中的C3型)三种亚类型。

图10-15几种对称型超短期和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左:陕205井,右:榆29-10井)

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层序分布及其与储层发育关系长北气田山2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平原和前缘部分,其超短期和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的分布规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图10-13):①山2段下部(MSC1中期旋回)属于海退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发育A1型和A2型为主,次为C1型,而上部(MSC2中期旋回)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发育C1型为主,次为C2型,部分为以C3型;②同一时期不同相带的旋回结构,具有从平原亚相带的A1型和A2型为主,向前缘亚相带逐渐过渡为A2型或C1型为主,向下游方向逐渐转化为C2型为主,局部出现C3型的分带性展布模式;③有利储层发育的旋回结构是A1和A2型,部分为C1型,储集砂体发育在上升半旋回相域的中下部,由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连续延伸的砂体组成。

2.中期旋回层序

(1)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与Vail的Ⅳ级层序或体系域级别相当,厚度规模为十数米至数十米级,通常具有较完整的次级水进-水退沉积旋回。山2段发育有MSC1和MSC2两个中期旋回层序(图10-13),此两个中期旋回层序都由两个具有相似岩性、岩相和旋回结构的短期旋回层序叠加组成。如同短期旋回,可划分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对称型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变“深”非对称型同样可用低可容纳空间或高可容纳空间进行描述和划分亚类型,但在长北气田山2段仅发育高可容纳空间亚类型(即A2型)。而对称型可细分为C1型、C2型和C3型三种亚类型,以C1和C2型最为常见。

(2)中期旋回层序分布及其与储层发育的关系:不同结构的中期旋回层序分布及其与储层发育关系主要有如下特征:①在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相带的上游地区,一般以发育A2型和C1型为主,往往由A1型→A2型→C1型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层序连续叠加组成;②在三角洲前缘的中、下游地区,以A2型和C1型为主,通常由A2型→C1型→C2型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层序连续叠加组成,局部发育有C3型;③有利于储层发育的中期旋回结构依然是A2型和C1型;④储集砂层主要为发育在中期上升半旋回相域的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续性好,部分为发育于下降半旋回的连续性相对较差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

3.长期旋回层序

长北气田山2段为一较完整的长期基准面旋回,以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为层序底界面,时间跨度为1.0~5.0Ma,相当于Vail的Ⅲ级层序(郑荣才等,2001)。在长北气田范围内山2段长期旋回层序厚85~120m,自下而上由A2型和C1型(个别为C2型)两个中期旋回叠加组成(图10-13),最大洪泛面发育于上部,与MSC2的洪泛面重合。层序结构无一例外地表现为上升半旋回厚度远大于下降半旋回,显示山2段主要接受长期基准面上升期沉积,而下降期则有频繁的暴露和侵蚀作用,此特征与长北气田山2段主体处于海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相带的过渡位置是一致的。

(三)层序地层格架和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

1.层序地层格架

由于黄土层覆盖厚度大,长北气田未实施地震勘探,因此井间的地层对比和砂体追踪历来为该气田的技术难题。然而平缓的单斜地质构造和稳定的区域地层分布及地层格架中近于同步的基准面旋回过程,使井间地层和砂体的等时追踪对比成为可能。以沉积相和层序精细分析为基础。以层序界面识别和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为依据,以等时地层格架中连井等时对比为技术支撑,建立长北气田山2段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图10-16),在此基础上对山2段砂体分布与基准面旋回关系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于长北气田范围内,MSC1和MSC2两个中期旋回层序的时空演化和砂体展布具有很好的等时性和可追踪的对比性;

(2)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向上变“深”非对称型短期和超短期旋回层序,主要发育于MSC1层序,大多数具有多个砂体连续叠置序列,砂体间被底冲刷面分割,泥、粉砂岩夹层少;

(3)MSC2层序普遍发育对称型短期和超短期旋回层序,岩性组合较复杂,砂体之间泥、粉砂岩夹层多,其垂向、纵向和侧向连通性都变差。

2.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

在沉积相和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基础上,选择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中期旋回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MSC1时期为海退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发育期(图10-17A),而MSC2时期为海域扩大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发育期(图10-17B)。

三、序贯指示三维建模和砂体预测

1.序贯指示三维模拟技术的选择

砂体的三维建模是在三维空间内对砂体几何形态及空间展布做定量或半定量的描述,其核心是井间砂体的预测(胡雪涛等,2000),随机模拟法建模就是用具有随机性的数学模型拟合地质现象或地质过程的区域化变量。随机建模的方法很多,其中序贯指示模拟(sequential indicator simulation)是三角洲相砂体建模的优选方法,模拟结果可信度高(胡雪涛等,2000;寿铉成等,2003;宋永忠等,2003;刘军等,2003)。

2.序贯指示三维模拟结果及其砂体预测效果

据已有资料统计,长北气田山2段相当于超短期旋回层序级别的单砂体厚度与气层钻获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单砂体厚度在2.5m以下的气层钻获率小于35%,2.5~3.5m的砂层气层钻获率为44%,而3.5m以上的气层钻获率大于50%,而且多数为工业气层。此特征说明受超短期旋回地层过程控制的单砂体厚度在2.5m以上即为有利成藏砂体,并且显示单砂体厚度越大,相对应的较高孔隙层和高渗透层越发育,气层钻获率越高和所能提供的储集砂体越多等越有利于成藏的规律,因此,以超短期旋回级别的单砂体为等时地层单元和约束条件,进行序贯指示建模模拟单砂体空间分布位置、几何形态和厚度,已成为长北气田山2段气藏储集砂体预测和高效开发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寿铉成等,2003;郑荣才等,2009)。

在精细的沉积相和层序分析基础上,以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和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为约束条件,在结合单砂体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的砂岩等厚图、砂/泥比等值线图和沉积微相图,对长北气田山2段相当于超短期旋回层序级别的三角洲水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进行序贯指示三维模拟和储层建模(图版Ⅷ),预测和描述水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特征和分布状况得到很好的效果。

图10-16 长北气田山2 段北东向陕205 井-陕118 井-陕214 井层序地层对比和等时地层格架图( 对比剖面位置详见图10-17)

(1)相当于超短期旋回层序级别的各沉积期,三角洲平原-前缘相带的水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空间上呈自北向南延伸,砂体在垂向和纵向上连通性好,而侧向连通性较差,与山2段物源搬运方向(席胜利等,2002)和钻井揭露的分流河道砂体自北向南延伸的产状特征相一致;

图10-17长北气田山2段中期旋回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左:MSC1中期旋回;右:MSC2中期旋回)

(2)基准面上升期海岸线向陆方向迁移,伴随三角洲平原缩小和前缘扩大,水下分流河道侧向迁移频繁,分支多,砂质沉积活跃,砂体形体多呈宽带状和网状分布。基准面下降期海岸线向海盆方向迁移,三角洲水上平原扩大而前缘缩小,河道下切作用增强但侧向迁移减弱,分支少,砂质沉积规模变小,砂体形体多呈瘦小的鸟足状;

(3)砂体在9个超短期旋回层序的上升相域广泛发育,单砂体厚度2.46~4.76m,平均3.65m,砂岩密度为50.49%~68.29%,平均为59.37%,单砂体之间常被底冲刷面分割,而泥、粉砂岩夹层少;

(4)洪泛期为细粒沉积物沉积期,也是隔层和局域性盖层的主要发育期;

(5)下降相域因受到基准面穿越沉积界面和侵蚀作用的影响,砂体相对不发育,单砂体厚度1.46~2.37m,平均1.86m,砂岩密度为31.31%~67.09%,平均为48.28%,砂体主要与泥、粉砂岩互层产出;

(6)不同时期河道的侧向迁移的活动性差异较大,如SSSC1期的河道为太原组顶部古暴露面上下切河谷的优先充填物,仅局部发生侧向迁移,分布范围有限,于下切谷范围内砂体厚度较大,连通性好。而SSSC2-SSSC8期沉积作用发生在下切谷被填满补齐的背景中,加上物源供给充足,因此河道加宽,侧向迁移频繁,砂体厚度和宽度加大,呈宽带状分布,纵向连通性好,侧向上与分流间沼泽(或分流间湾)泥岩呈交替分布格局,因此,侧向连通性差。至SSSC9期水体快速加深并达最大洪泛面,沉积物供给不充分,特别是基准面下降期,则河道侧向迁移不活跃,河道砂体厚度较薄,泥、粉砂岩夹层多,连通性最差,往往与分流间湾泥岩构成交叉展布的鸟足状分布。

四、结论

长北气田山2段海相三角洲体系中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发育程度及分布范围密切相关,有利储层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前缘的水上→水下分流河道砂层,主要发育在具备向上变“深”非对称型结构的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层序中,砂层具有厚度较大、物性较好、砂体在垂向和纵向连通性好的特点,在制定开发方案时应以相当于超短期旋回级别的单砂层为主要对象。

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结合短期或超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的砂体等厚图和沉积微相图,对相当于超短期旋回层序级别的海相三角洲砂体进行序贯指示三维模拟,可非常有效地提高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储集砂体的预测和描述精度。

西安长庆油田现任一把手姓什么?

付锁堂。

付锁堂,男,汉族。1962年生于甘肃天水,党员。1985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取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长庆石油勘探局局长。

长庆油田的领导都有谁

截止到2020年长庆油田的领导为:

总经理:付锁堂

常务副总经理:李忠兴

党委委员、总地质师:李松泉

2018年4月18日,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召开干部大会,会上宣布了集团公司党组对长庆油田公司,领导班子的调整决定:

长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付锁堂同志任长庆油田分公司党委书记,李松泉同志任长庆油田分公司党委委员,免去冯尚存同志的长庆油田分公司党委书记、委员职务,另有任用。李忠兴任长庆油田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正局级);李松泉任长庆油田分公司总地质师,免去冯尚存的长庆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扩展资料:

简介:

付锁堂,1962年生于甘肃天水,1985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取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 。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2015年9月获得中国地质科学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付锁堂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的历届获奖情况

附:历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名单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刘铁铸 上海市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良臣 新疆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陆忠骥 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公司,高级工程师

周世泰 冶金部东北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胡惠民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梁珍廷 广西有色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蒋兴泉 核工业华北地质勘探公司,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马宗晋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在艺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宝珺 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研究所,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杜乐天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汪仲英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丁中一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

张本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文杰 煤炭部福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宏骥 地矿部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崇佑 地矿部江西省地矿局调研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集磊 有色甘肃地质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广润 地矿部湖北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兆宇 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巩志根 核工业华南地勘局293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龚茂清 冶金部西南地勘局,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邓起东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绵平 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於崇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志琴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芷生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赵澄林 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游振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张宗祜 地矿部水工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光鼎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肖序常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袁秉衡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物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康玉柱 地质矿产部西北石油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光宇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明桂地质矿产部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钱佐国 化工部地质矿山局云南地质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伯墀 有色西北地质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许惠龙 煤田地质总局山西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祝延修 武警部队黄金指挥部九支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国栋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夏林圻地质矿产部西安地矿所,研究员

张文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江天寿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艺研究所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何继善 中南工业大学,教授(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维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特别奖获得者(只颁发了这一次):

程裕淇地质矿产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鸿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孙殿卿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东生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杏垣国家地震局地质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董申保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张云湘 地质矿产部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金琪 地质矿产部西南石油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冯志强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俊杰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长庆石油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万程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河南煤田地质局,高级工程师

王世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14支队,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陈光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裴荣富 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纪舜 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增昭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郝石生 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张卓元 成都理工学院,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杨遵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德馨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海涛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中立 地矿部甘肃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永基 冶金部中南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包家宝 地矿部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石礼炎 地矿部福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丁贵明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文恒 煤田地质总局江西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金庆焕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学仁 化工部四川化工地质勘查院,高级工程师

王秋华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熊光楚 有色北京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毓川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见义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院,教授级高工(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鹤龄 淮南理工学院,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翟裕生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景福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郝诒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令智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廷栋 国土资源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耀如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工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管海晏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云岭 胜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继良 大庆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殷先明 甘肃省地勘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兆洪 化工辽宁地质勘察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吕国安 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覃慕陶 广东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黄第藩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北京开发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思田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袁学诚 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 旭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张一伟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卢良兆 长春科技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叶连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 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彭熹 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潘元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蒋炳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潘龙驹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心地质资料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启民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奇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骆耀南 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姜剑虹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黑龙江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福同 国土资源部新疆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王铁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再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廖椿庭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蒋 志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杜汝霖 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教授

何国琦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汪集旸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大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石耀霖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 吉, 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保群 核工业地质局二一六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培君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研究员

倪 斌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秦 震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姚伯初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自新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正辅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赵文智 中石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季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李阳,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汉漪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成善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刘本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赵文津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夏代祥  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叶天竺  中国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童晓光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双明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丕龙  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锡友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山东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永样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文昌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崔盛芹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教授

张培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蔡希源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丁悌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孙革  吉林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曾勇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教授

郑亚东  北京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傅家谟,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李四光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李惠,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刘敬党 ,中国化工地质矿山总局辽宁化工地质勘查院

朱伟林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有限公司科技委

张金带,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周海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公司

李干生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

徐水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刘玉书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陈均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马永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弭力,中国地质科学院

刘敦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周新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郝守刚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 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张善文,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阎凤增 ,中国武警黄金指挥部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占游, 核工业二O三研究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邓运华,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高级地质师(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才金,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京彬,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 宏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杜金虎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杨经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洪友崇, 北京自然博物馆 研究员

彭善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金之钧,中国石化股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王世称, 吉林大学 教授

朱筱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杨克明,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杨华,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董连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工

廖香俊, 海南省地质局(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员教授级高工

王宇,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教授级高工(二级)

熊盛青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教授级高工

谢玉洪,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高级工程师

朱恒银,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工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邹才能,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李子颖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

汪啸风, 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原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

宋国奇,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获得者:

武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唐辉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夏庆龙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郭旭升,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

赵贤正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夏毓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王香增,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丁俊,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张训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王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宋 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

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

杜时贵, 绍兴文理学院

殷跃平,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舒良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颜丹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付锁堂,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来明,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振峰,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郝蜀民,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燕长海,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鸿飞,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高级工程师

范立民,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潘彤,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沈树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潘桂棠,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员

侯增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蒋少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彭建兵, 长安大学 教授

赖绍聪, 西北大学 教授

《付锁堂》的内容今天先分享到这里了,因为炒股有风险的,大家不要盲目去投资,需要在炒股期间不断学习与积累经验。

评论

精彩评论
2024-08-08 22:10:28

赞一个!http://z1a.08fs.com

2024-08-27 23:40:35

学习雷锋,好好回帖!http://1qhym.art05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