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贸易公司是做什么的(石油贸易)

sddy008 理财必备 2022-07-21 176 1

今天,小编给各位说说关于《石油贸易》的内容,由于金融投资风险偏高,希望各位在投资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实力。

文章目录导航:

石油贸易与加工板块特征

石油工业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板块三个部分,油气是从上游流向下游。由于天然气和原油的物理性质不同,油气进入中游阶段就发生了分支,原油流向下游的炼油厂或石油化工厂,天然气经过处理加工之后,就直接流向消费市场。自从石油危机之后,天然气做为一种能源资源,逐渐地被重视起来,大量的开发利用,也让天然气工业形成了特有的经营。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导致大量的天然气出产,需要开发更大的天然气市场,经营上出现了特有的价值产业链,把石油经营的上中下游一体化。通过液化天然气LNG的形式,把上游生产的天然气从井口处理加工,冷却运输之后再气化,直接把天然气做为消费商品,销售给工业用户或城市消费者居民。

LNG的经营是石油行业里的一种特殊经营,由于整个价值链的打造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稳定运营,因此,LNG的商业模式往往是依靠签订商业合同来保障上游和下游的供需关系,通常是一个长期合同签订之后,一个气田才会投入开发建设。天然气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的远东地区,像中国、日本、韩国等,那里的天然气价格很高,可以吸引天然气生产商。不过,天然气生产商往往是先通过与消费市场商家协商一个长期价格和数量,再根据这个数据去评估经济开发方案,也就是说,是由下游来主导上游的开发生产,这是近二十年石油行业发展出的新经营模式。

这里要介绍的下游板块是传统的石油下游板块的经营,主要是原油的炼制加工及市场销售的环节。从四个方面介绍下游板块:经营特点、炼制产品及厂商、终极用户的消费,以及市场的销售经营。

下游板块的业务范围:

石油工业的下游业务是把原油加工处理成为石油成品,再把石油成品运输和销售给用户及消费者;可以细分为四个环节,原油炼制、供给和贸易、产品市场营销,及批发和零售。

下游板块每天为人们提供数以千计的产品给各种用户,比如:大家熟悉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沥青等,还有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化工产品,像油漆、润滑剂、橡胶塑料、化肥、杀虫剂等,总之,我们吃的、用的,以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离不开石油为原料生产出来的商品。

下游板块的经营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差额经营;非常复杂和跨领域;具有全球市场观;终极用户消费。下游的经营是一种直接的差额盈利,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来表示:炼油差额利润 = 成品的销售价格 – 原油的购入成本;下游经营包括许多的复杂及分散业务,比如:炼油、石油化工、运输分销、批发和零售市场经营;具有全球市场观和终极用户消费,下游板块的经营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无论是石油原料的供需平衡,还是石油炼制产品的价格起伏变化都会对下游板块经营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影响,必须要有全球市场观。

下游板块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石油的炼制,由于原油组分里含有多种碳氢分子,是一种碳氢混合的产物。每批出产的原油都有不同的组分,但是,所有类型的原油都可以通过温度不同,把原油中各种组分给分离,炼油就是利用温度和压力将原油里的不同碳氢组分分离成为各种成品油,行业里通常分为轻质、中质和重质产品。

轻质产品有:液化石油气(LPG), 汽油、溶剂的石脑油等

中质产品有:中组分的分离油、柴油、煤油和航空煤油等

重质产品有:燃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石油焦炭等

在美国的石油行业里主要有两种下游板块的经营公司,一种是一体化的国际大石油公司,比如: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BP和道达尔等;另一种是独立下游石油公司,这些公司有自己的炼油厂、加油站等设施,但没有上游的勘探生产的部门,他们的代表公司有VALERO, TESORO,SUNOCO等。

下游板块的终极用户市场营销通常分为批发和零售两种形式,石油炼制成品用于燃油产品的比重最大,像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船舶燃油等是主要的运输燃料,目前世界上65%的原油转化成为了这些主要的运输燃料油品。石油公司通过批发或零售把这些油料从炼油厂运输到用户的油库或加油罐,最为常见的是车辆使用的加油站,其他不常见的是批发产品给大宗产品用户,像石油化工厂和工业制造厂、城市电力公司、卡车运输公司、机场的航空公司等。下游的市场销售就是开拓石油产品的批发及零售用户,并为他们提供石油产品的供给,这是石油工业的流程终端。成本控制和有效经营始终是下游板块的追求目标,只有石油产品不断地销售给用户消费,石油工业才能完成一个良性的商业循环。

总结一下石油工业的下游板块。下游板块包含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新型的液化天然气LNG产业链的经营,另一种是传统的石油炼制加工和市场销售。LNG的价值产业链是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经营,但通常是以用户市场公司来主导,上游的生产商需要有一个长期的供销合同来做为投资生产的保障。传统的石油下游板块是通过把原油炼制加工成多种的石油产品,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其中最为重要的石油商品是运输燃油,像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这些商品是通过批发和零售输送到消费者手中。美国的下游经营基本上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和美国的独立炼油销售公司所组成,他们是靠差额利润来维持经营,因此,成本控制和有效运营成为了下游板块的经营核心目标。

世界石油供需现状与趋势

1、全球石油储量充足

石油作为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十分有限。当前,全球石油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根据BP公司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2-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储量变化并不明显。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7324亿桶,与2012年相比仅上升了2.81%,但总体来说储量较为充足。

2、石油储量分布:委内瑞拉储量最多

从国家层面来看,全球石油储量呈现很明显的集中分布,委内瑞拉(17.54%)、沙特阿拉伯(17.17%)、加拿大(9.70%)、伊朗(9.11%)和伊拉克(8.37%)牢牢占据着世界的前五强。

3、全球石油产量下降5.3%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5-2020年,全球石油产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全球石油产量为44.78亿吨,同比下降了0.14%。2020年全球石油产量较2019年下降5.3%,至41.65亿吨。

4、石油产量分布:美国产量最大

从区域结构来看,2020年石油产量TOP10国家分别为美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加拿大,伊拉克,阿联酋等。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占全球石油生产总量的17.11%,已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增产最多的国家。

5、全球石油消费量大幅下滑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5-202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9759.8万桶,同比上升0.34%。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石油需求出现大幅下滑,2020年同比下滑3.8%,至8847.7万桶。

6、石油消费量分布:美国消费了全球石油资源的19.41%

从区域结构来看,2020年石油消费量TOP10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印度,阿联酋,俄罗斯,日本等。美国是最大石油资源消费国,2020年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19.41%。

综合来看,全球石油储量充足,2020年受疫情影响产量、消费量均有下降。预计未来随着全球疫情好转,全球石油产销量将恢复增长。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石油贸易是什么

国际石油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全球经济发展的区域结构变化将推动国际石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一方面,国际石油贸易的区域分布格局和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随着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和对石油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供需地域不平衡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国际石油贸易规模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与石油贸易量逐步扩大和石油贸易日渐活跃相伴随的是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和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国际石油贸易将成为石油公司盈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贸易方式不断向多样化、体系化方向演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石油实货交易中心的规模化、功能化日益突出,形成了包括现货合同、远期合同、中长期合同等在内的体系化交易方式;另一方面石油纸货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尤其是石油期货在整个石油市场交易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金融市场、金融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套利交易、现金交割以及期货转现货、期货转掉期和差价合约等新的衍生工具在石油交易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尽管现货市场仍是形成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的基础,但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能大大增加交易的流动性,通过标的原油品种的交易,对世界原油价格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金融属性在世界原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石油价格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油价涨势。

亚洲交易中心地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以重酸为特征的基准油可能会成为三大基准油之一,亚洲有望成为全球三大原油定价中心之一。随着国际石油市场中重质高硫原油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建立一个有别于西德克萨斯中质油和布伦特油能反映重质高硫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的、相对独立的石油市场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围绕这一新的定价中心的争夺将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我国参与国际石油贸易面临的挑战

第一,参与国际石油贸易主体需要进一步多元化,贸易公司竞争力亟待提升。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需要逐渐打破国有贸易一统的局面,允许更多有资质的企业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从事原油、成品油贸易的企业受体制与人才的制约,目前还只能以保障国内石油供应为其主要使命,全球石油贸易业务还不足以成为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也无法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展开全面竞争。

第二,石油进口只能被动接受以美国和欧洲为主导的石油供需形成的价格,国际价格形成过程中没有客观、合理地反映我国石油的供需变化。虽然我国石油贸易量增长迅速并逐渐成为国际石油贸易中的重要部分,但这一因素在基准原油价格中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中国需求因素常常被错误的预期所夸大,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国际石油价格,而我国却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价格。

第三,适应多元化贸易方式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风险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石油交易机制。一方面,在目前形势下对企业从事国际石油交易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只能对企业参与国际石油衍生品交易实施限制;另一方面参与石油贸易活动的石油公司灵活运用衍生产品进行交易的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风险而无法主动、有效管理风险。

第四,支持国际石油贸易的软硬基础设施尚不能为企业赢得有利的贸易机会提供保障。目前国内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发布和研究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石油市场的能源金融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硬基础设施不足以保障国家应对突发事件而导致供应中断所面临的风险,也不能满足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需要。另外,石油贸易过多地依赖海上运输和“马六甲”通道也是制约中国石油贸易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参与多边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的框架还不足以保障我国石油贸易的安全。国际能源合作机制中,石油是核心。我国有重点地参加了一些多边能源合作机制,但碍于时间、制度、政治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还未完全建立起稳定、有效的能源合作框架,影响了安全、稳定、可靠的石油贸易战略的实施。

我国参与国际石油贸易的战略选择

完善国内石油市场体系,提高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中的话语权。

随着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国内石油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应该从世界石油市场的高度出发来看待国内市场建设对保障国内供给的作用。我国应在借鉴国际石油贸易市场多层次性、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多元性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国内实货交易市场,有步骤地推进纸货市场的建设,形成现货、远期、期货为重点的多层次、开放性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允许国际大石油公司、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等参与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交易,提高国内石油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争取成为全球性石油定价中心之一。

营造有利的国内外合作环境,构建稳定、可靠、多元化的进口来源渠道。

发挥国家在争取国际石油供应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发挥中国经济崛起的优势,将石油合作纳入全方位的合作中,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性的各种对话和交流。此外,在合作的产油国开展先进技术展示,进行产业交流,以市场换取稳定的石油供应,也是稳定与产油国关系的重要方式。在稳固现有石油进口来源渠道的同时,也要逐步拓宽石油进口来源地,以降低由于石油进口集中度过高可能带来的风险。

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和获取权益油的能力,保障国际石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培育企业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我国应逐渐打破国有贸易一统的局面,在竞争中促进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能力的全面提高。此外,我国石油企业在国外也应积极获取权益油,当然,在国外取得权益油并不是直接的国际石油交易,也不意味着必须将取得的权益油运回国内,但这提供了一种关键时刻的战略选择,会提升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讨价还价能力。

加快石油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灵活、发达的石油运输网络体系。

运输方式要实现多元化,尤其是增大海运能力和管输能力。海运仍将是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应改变我国油轮运力小和油轮吨位小的现状,建设一支能基本确保我国石油供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油轮队伍,降低运输成本。通过西北、东北、西南三个渠道建立或扩建输油管道,形成海陆相得益彰的运输通道。目前,要充分利用已建或在建的陆地输油管道,着重扩大中亚、俄罗斯至中国管线的运输能力。

推进体制和法规建设,提高政府对国际石油贸易的监管能力。

积极推进体制、法规和石油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为政府调控和企业参与国际石油贸易提供制度和信息保障。近2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石油市场信息披露机制为稳定其国内石油市场和保障安全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披露机制建成之后,政府可及时检测国内及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趋势,并对国内有关石油的信息公开和统一披露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还应该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建设,我国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交易信息的安全管理和信息的公开披露要建立一套制度,统一口径,以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

今天的内容先介绍到这里了,阅读《石油贸易》完毕之后,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收藏起来哦,想要学习更多的理财知识,敬请关注一品玉知识网。

评论

精彩评论
2024-08-24 06:06:49

勤奋灌水,天天向上!http://16y8x.sucang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