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事件指的是赤道太平洋的海表面温度高(厄尔尼诺事件)

sddy008 干货分享 2022-12-18 112 1

美盛财富通为你带来2021年最新的股票资讯动态,帮你获取最新的、最实用的股票知识,下面分享《厄尔尼诺事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收藏我们的网站!

文章目录导航: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什么?如何产生的?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它与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赤道位置产生的温暖海流有关,属于厄尔尼诺-南方振荡现象中“东太平洋升温阶段”。

介绍

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西班牙语称呼此种异常气候为“El Niño”(音译:厄尔尼诺)意为“小男孩”或“圣婴”,因为此种气候现象通常于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相反的现象称为“La Niña”(音译:拉尼娜)意为“小女孩”,或译作“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因为西太平洋的高气压及东太平洋的低气压所造成。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海水变暖的范围主要为太平洋东部与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

至于南方振荡为厄尔尼诺现象在大气的对应关系,不过早期学者并不了解这点。

发生

一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已出现了几千年,厄尔尼诺现象也可能影响了古印加帝国,因此印加王国用活人来献祭,设法减缓雨势。

自1900年以来,至少发生了30起厄尔尼诺事件。其中1982-1983年、1997–1998年和2014–2016年为有记载最为强烈的事件。

依纪录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在以下这段时间的影响比较大:1790–1793年、1828年、1876–1878年、1891年、1925–1926年、1972–1973年、1982–1983年、1997–1998年及2014–2016年。

厄尔尼诺是什么意思?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引起的?

最近新闻里经常提到这么一件事:由于罕见的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我国南方很可能要面临超过98年的洪灾。那么厄尔尼诺是什么意思?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引起的?

厄尔尼诺是什么意思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的音译,本意为“圣婴”。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他们发现,如果在圣诞节前后,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格外温暖,不久,便会天降大雨,并伴有海鸟结队迁徙等怪现象发生。古印第安人出于迷信,称这种反常的温暖潮流为“神童”潮流,也就是“圣婴”潮流,即“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拉尼娜现象本意则为“圣女”。

实际上,厄尔尼诺是一种海洋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使地球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在赤道上通常盛行偏东风,导致海洋的洋流从东向西流,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偏低,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偏高,也就是在太平洋海面上,东边是冷水位,西边是暖水位。如果偏东的季风发生改变(变弱或者方向改变),西太平洋的暖流就会往东太平洋回流,导致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水温上升。

而在偏冷的东太平洋,生活着适应冷水温的浮游生物,鱼类以这些浮游生物为食,鸟类又以鱼类为食。一旦水温改变,浮游生物会大量死亡,继而鱼类、鸟类也会相继死亡。厄尔尼诺严重的时候,南美洲西海岸的海水里都浮着黑色的鱼和鸟类的尸体,甚至会将船只熏臭染黑。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引起的

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力,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厄尔尼诺造成的破坏在农业方面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市场,受灾最大的农作物通常是棕榈油、可可、咖啡和甘蔗稻米以及小麦等。其中经济作物明显受到厄尔尼诺影响减产严重,像是小麦,欧盟27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减产非常明显,而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去年的减产率也是比较高的,从去年五月开始,厄尔尼诺事件一直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预计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秋季达到中等以上的强度,昨天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当前监测指标的确是达到了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最高值,但强度上来说还是比历史上最强的1998年那次稍微弱一点,在那次事件中赤道中东太平洋气温一度偏高了2.5度,远超目前的1.3度,另外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夏天我国北方气温将会偏高,但不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极端高温,华北大部和西北地区东部发生重旱的概率比较大,华北地区可能会迎来高温酷暑天气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而在长江中游到江南西部,松花江流域的汛情也可能比较重,所以在农业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暖流,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厄尔尼诺又分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2) 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极端厄尔尼诺事件?

大部分人对超强厄尔尼诺的印象来自1997/1998年的事件,1982/1983年的事件也有教科书记载。198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黑龙江省嫩江、松花江全线处于紧急状态。历史的波涛会重现吗?

地球表面由71%的海洋和29%的陆地组成。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大气环流。

厄尔尼诺事件后,将通过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

一百年来,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了三次,都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拉玛德热暖期。前两次厄尔尼诺事件分别发生在1982年5月至1983年8月和1997年4月至1998年5月,在全世界造成暴雨、洪水、大面积干旱等气象灾害。

据记载,1983年夏季,即1982/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后的第二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东北地区出现低温。黑龙江6月份的气温是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的。1998年夏季,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后的第二年,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出现暴雨洪水。

“李小龙”凶猛来袭

2014年9月,第三次超强厄尔尼诺攻击悄然而至,是1951年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NOAA把这个叫做厄尔尼诺 “李小龙”来形容它的凶残。

据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称,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去年全球地表温度在2014年后达到新高,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16年1月,北极气温自有记录以来,冬季第二次升至0°C以上;印度半岛等地频繁遭受暴雨袭击,发生严重洪灾;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经历了2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导致森林和农田火灾频发;印度被罕见的高温骚扰;澳大利亚夏季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引发森林火灾;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经历了严重干旱,许多非洲国家粮食产量严重减少;巴西等地经历了持续干旱,拉美很多地方经历了暴雨洪水。去年圣诞节期间,美国东部许多城市的气温打破了同期的历史纪录。

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去年夏季华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高,而华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呈现“南多北少”的降水分布特征。2015年秋季以后,南方降水偏多,特别是11月份,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发生罕见的“冬汛”。去年冬天,全国平均降雨量比正常水平高出50%以上,创下历史新高。

这种影响是不确定和持久的

目前超强厄尔尼诺的体验是一个神奇的事件,一个意料之外的事件,一个坎坷不可预测的事件。根据世界气象组织2016年2月的最新报告,厄尔尼诺的峰值已经过去,现在处于下降状态,但仍保持强劲的厄尔尼诺水平,但在第二季度进入中心的正常状态。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将于2016年5月结束。2016年汛期大河流应该承担怎样的重任?

而且大气对厄尔尼诺的反应有滞后,一般在2个月到3个月不等。这给天气预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表示,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复杂的。除了厄尔尼诺事件,青藏高原的积雪和北极海冰也可能影响中国的气候。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归因于厄尔尼诺,也不能简单地推测厄尔尼诺之后我国的气候会出现一些特定的现象,实际的气候特征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实上,影响中国汛期气候的因素是复杂的,厄尔尼诺是一个年际尺度上的强信号。长江中下游主要雨带清晰可见,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西脊点位置、水汽通道和热带海洋输送路径在这一季节过程中非常重要。每次厄尔尼诺除了有共性之外,还表现出特定的性格,而不是气候在厄尔尼诺发生后必然会产生特定的异常。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在实时监测和滚动预测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科学探索,面对灾害做出审慎应对和科学决策。

厄尔尼诺是什么事件?

“厄尔尼诺”(EI

Nino)在气象学中使用起源于秘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每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会发生季节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3月份以后,暖流消失,水温逐渐变冷。当地称这种现象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的意思为“圣婴”,即圣诞节时诞生的男孩。这种现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从19世纪初才开始有记载。现在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数年发生一次的海水增温现象向西扩展,整个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增高的现象。

在20世纪60年代,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厄尔尼诺”是区域性问题,它主要影响太平洋东部的南美沿海地区和太平洋中部的澳大利亚沿海地区。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气象卫星的观测发现,“厄尔尼诺”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由于海水表面温度平均每升高1度,就会使海水上空的大气温度升高6度,造成大气环流异常,严重地影响世界各地的气候。所以每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会发生诸如冷夏、暖冬、干旱、暴雨等异常气候。

1982—1983年,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海表面温度持续高于正常温度,引起了全球气候异常。全球一部分地区发生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而另一部分地区却遭受了多年未遇的暴雨和洪水。台风、冰雹、雪灾、冻害、龙卷风等灾害也在全球各地频频发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这是本世纪最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一般每隔2-7年出现一次。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现象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不仅如此,随周期缩短而来的,是“厄尔尼诺现象”滞留时间的延长。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虽然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探索还在进行中,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频频发生与地球温暖化有关,其变化的迹象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并不仅仅是天灾

《厄尔尼诺事件》的内容先介绍到这里了,看完之后是否对你有帮助?如有需要可以关注一品玉知识网。

评论

精彩评论
2024-07-16 06:28:05

很有品味!https://sdceda.com/shi/25411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