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收购三洋案例分析(海尔收购三洋)

sddy008 干货分享 2022-12-14 79 0

炒股票是什么意思?炒股票在百度百科里的定义为:靠做股票生意而牟利。简单来说,炒股就是从事股票的买卖活动。下面,美盛财富通将为大家介绍《海尔收购三洋》的知识,希望对你炒股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导航:

为什么中方团队如此重视日本员工对此次并购的态度

中方团队如此重视日本员工对此次并购的态度这是因为:无论是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还是技术资本合作,中日两国都存在极大的互补性。梳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史,不难见到中日企业携手的身影,当中包括海尔收购三洋、苏宁并购LAOX等。

海尔并购三洋所进行的文化整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是从哪些方面表

1、一般海尔并购三洋所进行的文化整合的时候都是经历4个过程阶段,探知式、破壁式、交互式和重塑式。

2、从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四个文化层次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整合路径的方面表现出来的。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后却起死回生,是经营方法的问题吗?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也曾创下一段辉煌的 历史 ,尤其是物美价廉的日本家电,成为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当时,日本的家电产业风靡中国、美国、欧洲,在全球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也成为不少中国企业模范和学习的对象。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本制造已经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到了要靠中国企业“养活”的地步。

140年老牌日企忍痛割肉,中国企业500亿日元接手!

拥有140年 历史 的东芝,就是日本企业衰落的“代表”。这家公司被爆出在2008年以后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连续三任社长因为这个问题被迫辞职。这两年,东芝一直在裁员和破产到的边缘试探,对于旗下持续亏损的业务也只能“忍痛割肉”。

据统计,东芝先是以150亿英镑出售了英国的核电资产 ,又在2018年1月以46亿美元卖掉旗下的西屋电气,甚至还打算将旗下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业务出售给中国新奥能源,至于旗下的家用电器业务,则卖给了中国的美的集团。

2016年3月,美的宣布以537 亿日元(约合 4.73 亿美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获得了东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权、超过5000项家电相关专利、在日本和中国的市场和制造基地、以及东芝家电约250亿日元的债务。

精明的日本人没有想到,中资“救活”了东芝家电!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其家电业务是不是“捡了个大便宜”呢?在当时看来并不是这样,精明的日本人卖掉的都是持续亏损、没有前景的业务,其核心业务如半导体等是给多少钱都不会卖的;而好心“接盘”其家电业务的中国企业,被他们看成了人傻钱多的“冤大头”。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中国收购后的东芝家电竟然“起死回生”了。其营业收入2017财年达到2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7亿元)左右,比处于东芝旗下的2015财年增加了5成,还在2018财年成功地扭亏为盈。而且,该公司通过充分利用美的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开始转守为攻。

除了在中国和泰国的自主工厂制造的家电之外,在泰国,仅2018年下半年就推出了30多款产品;在印度,预计将2020年在建设新工厂,并在今后5年里投资计超过200亿日元(东芝家电在2012年从撤离印度市场)。很明显,当初将东芝家电无情甩卖的日本人打错了算盘,果断接手的中国企业赚大了!

那些被中国救活的日本企业,13亿人市场功不可没!

风水轮流转,这些年被中国“救活”的日本品牌并不止东芝家电一家。2005年,陷入经营破产的高尔夫球杆厂商本间高尔夫在中国企业“收入囊中”,目前已经走上了复苏的轨道。其销售额在截至2017财年的最近4年里增长了70%,日本首相访问美国送给美国总统的球杆也正是这家公司出品。

还有,继承三洋电机白色家电业务的AQUA于2012年被收入海尔集团旗下,数年后就实现了扭为盈。另外,被苏宁云商收购的日本大型免税店连锁LAOX(乐购仕)、被山东如意 科技 集团纳入麾下的日本老牌服装企业瑞纳(Renown)、被联想并购的日本公司NEC,都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逐步走向“复活”。

为什么东芝家电等日本企业在获得中资注血之后能迅速复活,而过去一直在破产边缘挣扎呢?这主要得益于中国13亿人的巨大市场、以及远超日本的经济实力。对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够“借机”吸收日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熟练的劳动者,同样能获益巨大!

美的只控股东芝集团的白电资产,特别看重的是领先全球的冰箱技术,接手后,东芝依然是独立运营,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美的只有学习的份,完全帮不上忙,美的能让东芝起死回生,只能是经营理念和销售模式的改变。

美的接手时,东芝冰箱只有601/595/495三个型号,算上不同颜色有只有七款,大都是金属拉丝门,三款型号功能差不多,主要是容积和能效拉开价格差,也就是说495这款只有三级能效的。美的就提出,所有能效必须一级,可以减少功能拉开价差,东芝觉得减少的功能都是专利,都是东芝的代表,坚决不同意改变。美的说你按我的要求生产一款我包销,东芝最后妥协说可以帮美的贴牌生产,不能打东芝牌。这款就是美的603,东芝601的减配版,少了光离子杀菌除味、果蔬室雾化补水、快速解冻三个功能,保留极速制冰、热物直放和蔬菜冷冻、快速冰鲜等,材料和工艺不变,价格便宜了6-7千,半年不到,美的603供不应求,东芝不肯再生产了。最终双方达成共识,按市场需求生产,营销进美的体系,由美的全权负责。

目前东芝已经有近20款型号,每款只有一个颜色,全部是钢化玻璃面板,祥云金、绸缎金、樱纱金等颜色代表不同系列。除了日式冰箱又增加了中国人喜欢的对开门、十字门、法式多门和意式多门。现在大点的连锁卖场都有出样,南京这边乡镇五星也有一半左右出样的。很多高档小区多的连锁门店,东芝销量能达到美的一半。东芝冰箱近两年翻倍增长,扭亏为盈,我觉得就是靠美的经营。

并不是经营方法,而是经营理念和企业基础的问题。

回首1995年,当时世界500强榜单上有149家日本企业,三井更是多年蝉联500强第一,被国人视为无法超越的巨无霸。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等号称日本家电六巨头,横扫全世界的市场。当时的国人眼里,日本电子产品,不但代表着时髦,还是品质的保障。

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

更让人意外的是,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的背后,其实全是中国厂商。

2011年,海尔收购三洋在日本和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白电业务。

2015年,长虹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获得“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独家使用权,并承接“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6年,日本夏普公司接受鸿海精密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7亿元)注资,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2016年7月,联想以约13亿元人民币(200亿日元)收购2011年成立的联想-NEC控股公司NEC90%的股份。

截止到目前,似乎只有索尼还在盈利的边缘,日本曾经辉煌一世的家电产业,已经不复存在。

日本的问题在哪呢?在于不会随时更替

日本人设计问题总是用非常完善的眼光去看,恨不得一眼看到底,把十年后事物都想到了。所以力求精益求精,大量的时间用在设计研发。大家想所谓的工匠精神,不就是把一个事物做到极致嘛?

但是他忽视了时代,再往前走,压根不需要那么好的东西。再好的东西也很快很容易被快速飞奔的时代抛弃。

比如手机,日本手机一直是很精品的,但设计时间却很久

你这边外形设计就花了大半年,华强北那边手机都上市两个版本了

你手机上市,那边已经更新换代两代了

日本很难有中国这样小步快跑,不断更迭的思维

所以逐渐的被新时代拉下了

这是东芝集团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策略。

东芝本身为了发展,收购了核电技术虽领先,但有缺陷的美国西屋电气,遇上核电泄漏,导致损失惨重。在核电被恐慌的背景下,卖出西屋为壮士断腕的止损策略。

卖出电视机、空调、冰箱这类家电业务,是为了聚焦于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这类低端制造,竞争恶化,并不带来多少利润。而中国大陆人力成本相对较低,质量要求不如日本严格,人口规模又大于日本10倍以上,因此美的、海尔或海信收购这方面的东芝产业,扭亏为盈完全可以理解。

东芝在核心元器件、数字储存、医疗设备等领域非常具有竞争力,仍领先于国际市场。

说中国经济大于日本,非常正常,人口面积都比日本打很多倍。但说中国经济强于日本,酒有些夜郎自大了。

不只是东芝,我觉得可以引申为日本家电产业和国内家电产业的势力转换角色更加符合当下和题主的问题。

从我自己70后的眼光来看,从小以来,索尼,东芝,松下,三洋,乃至于德国的西门子。这些品牌,在我们从小的记忆里,不仅仅是面子的荣耀,也是质量的保证,这点应该说三十年以来在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比如我家15年装修的,空调是大金三菱,冰箱是西门子,洗衣机是松下的,抽油烟机是西门子的,电视四台是三星的,全屋的国外品牌,家里好像只有一个电饭煲是当初买一系列家电时的赠品是美的品牌,其他没有一样是国产品牌。

而现在今天的格局来看,国产品牌格力美的,的确有大举赶超国外品牌的趋势,这是为什么?

应该说,国外百年品牌家电企业,逐步在国内市场出现弱化趋势,不仅仅是东芝,其他国外品牌都是如此。应该说,离开中国的市场,世界上任何一个品牌都不能叫完整,不能保持持续和高增长,这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目前的体量和消费能力提升所决定的。而为什么国外品牌并不是抛弃中国市场,但是却逐步处于下风?

以央视消费频道的内容转述,来回答这个问题。央视的《消费新主张》我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我是偶然吃饭时看到,对我震撼挺大的。

第一,不同的肉类,可以分为冷藏和速冻,而冷藏的可以做到和鲜肉一样的,动物肉汁不流失,颜色不变样,口感保持鲜肉水准,而速冻的喜酒可以保持鲜肉的水准,而不是以往我们传统冰箱冷冻后硬邦邦的无法直接刀切和快速解冻后烹饪。

第二,是肉类和蔬菜果蔬放置在一个冷藏室,可以蔬菜果蔬保持保鲜,而肉类也保持保鲜,其原理是每个托盘下方都有传感器,可以检测出不同的物品给予不同的湿度和温度,以控制果蔬和肉类的保鲜时间。

就以这个案例为例,说明了什么?

日本品牌,典型的老化和传统,他们减持了三十年前的产品质量标准,日本国民和使用日本品牌的中国消费者也接受三十年前的冰箱质量标准。

而中国新产品标准是迎合最新的消费使用习惯和90后的懒人生活习惯,他们在产品研发方面,紧紧抓住了最新一代人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规律,对比进行了大量和新颖的产品功能开发,的确非常有震撼性,如果,现在我买冰箱,一定会选择这个功能的国产品牌而不是西门子。

因此,可以总结一下了,国外品牌,他们固守传统质量和产品标准,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饮食和烹饪习惯,没有迎合90后00后最新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是,他们以国外的市场作为产品研发的出发点,没办法及时和准确地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做出产品和质量标准的改进和提升,对他们来说,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当中国这些新颖的产品在国内大量的使用逐步完善后出口到全球时,我相信,国外用户一定也会感到震撼和惊喜,一定也会选择功能化的中国家电放弃百年品牌的国外家电,这是功能和实用新颖所决定的。

以典型的惠而浦为例,惠而浦是百年的美国家电巨头,如今市场上,哪里看得到惠而浦的产品,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百年美国品牌?东芝和松下索尼,他们也正在步这个后尘,迟早被中国的灵活,务实和紧跟90后00后的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而于日俱进。而他们还是传统的坚持和慢节奏,这在三十年前,是他们的巨大优势,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则是他们的巨大劣势。

再有一点90后和00后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对国外品牌没有美誉度的累积和认同感,他们可能更多地受到国内媒体和广告的影响,也必然更大地受到功能的需求影响而不是国外品牌的影响!

本人做工业品销售,接触深有感受。说实在的,经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反应速度。就说家电消费品吧。东芝这类的配件商往往都是日本的产品配件商。最简单来说打个标签,日企都能给你弄出一套章程来。现在国内企业都会要求箱子标签推二维码,民营企业很简单,客户要求什么,打什么就得了,从要求到完成,就一两天的事情。而这些日企配件商呢?这个格式和现行品不一样,要重新委托专门公司设计,这个标签要重新买,一套流程下来,个把月过去了,最后说还要你加钱!当遇到产品设计变更的时候,反应速度可想而知了。

众所周知,终端消费品更新换代是很快的,传统日企这种反应慢的情况就导致了失败。但不能否认,这种反应慢的制度,造就了品质的稳定,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零配件市场一直在扩大的原因,可以说各类消费品,日本都在退出终端市场,转而做其配件市场。

但有个特例,就是日本松下。日本松下还是很强的,为什么呢?就拿中国本土松下各个工厂来说,高层里面会有蛮多中国人。中国人工作灵活。再看看死掉的东芝,企业里别说关键岗位,就说中层领导的,连个班组长都,可能永远都是日本人,工作能灵活吗?

东芝被美的收购又迅速活过来也是这个原因:东芝有生产实力,但是没有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美的一拍即合。

要理解美的为什么能让东芝家电起死回生,首先要探究东芝家电业务为何会亏损。

东芝家电业务从2012年起至2015年上半年,在三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约147亿日元,亏损局面一直延续到2016年。2016年3月,美的收购了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1%的股权,为当时面临困境的东芝注入新的“血液”。

东芝家电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架构臃肿、决策链条过长,导致经营效率较低,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管理模式有问题。这是日本企业的普遍弊端,积累数年,爆发时就一发不可收拾。这种管理模式的普遍弊端和日本企业是由家族式经营发展而来有直接关系。

日本的不少大企业如东芝、松下、三菱等,最早都是由单个家族经营,而不是现代制的合伙企业。家族经营的结果就是企业管理层更多考虑的是对上司负责,而不是为股东谋求利益。企业中的内部关系盘根错节,管理人对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不上心,更多得只是执行上司下达的命令。因此,当2000年中期掀起家电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浪潮时,东芝完美错过转型,销量一路滑坡,经营出现亏损。

了解了东芝亏损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美的如何对症下药。

美的接手后,抓住一个关键,就是提升东芝家电业务的经营效率,详细分析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是将东芝的业务链条导入美的IT系统,提高供应链效率;

二是将东芝家电的业务融入美的供应链,联合采购,降低零配件采购成本。通过充分利用美的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开始转守为攻

三是将部分业务如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等进行独立核算,引入内部竞争,提升经营积极性;

四是协同营销系统,美的派人到东芝培训,细化营销内容,适应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提升产品销量;

五是引入美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利,赏罚分明;

通过美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和中国充分的市场前景, 2017年东芝家电营收达到157亿元人民币,比处于东芝旗下的2015财年增加了50%,2018年就扭转了亏损的局面。收购不到三年时间,东芝家电业务就在不少国外市场表现出色。仅2018年下半年就在泰国推出了30多款产品;预计2020年在印度建设新工厂;(东芝家电在2012年从撤离印度市场);而在越南,东芝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则已稳居越南市场第一的宝座。

精明的日本人在出售东芝集团家电业务的时候,没有想到美的能够 “救活”那些持续亏损、没有前景的业务。

真的应验了那句话,叫做三十年洒落、三十年河西。做梦也没有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东芝,竟然沦落到大甩卖的境地。

我们并不是说企业只能永远好下去。如果这样,也就难以有新企业诞生了。但是,像东芝这样的世界知名企业,也会堕落,就有点想不通了,就觉得这个市场实在是太无情、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日本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大国,不仅产品质量好、影响大,企业的服务等也要明显好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以,日本的产品销售情况十分的好,不仅日本国内,在中国等其他国家与地区,销售状况也非常好。特别是东芝,是具有140年 历史 的老牌企业。也就短短的十来年时间,日本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就到了需要甩卖的时候了。可见,这十多年来,世界 科技 水平发展是多么的快、多么地不可思议。

当然,出现这么多知名企业破产、倒闭、甩卖现象,与这十多年来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分不开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让很多原本还算活得不错的企业,都危机重重,内部矛盾集中爆发。如东芝,竟然爆出了连续做假账的问题,还有什么可能不会发生呢?

所以,对中国同类企业,也珧不同类企业来说,一定要有危机意识、紧迫意识,一定不要被眼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永远不可战胜。特别是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更要有危机感,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要有时刻面临深渊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因为,创新已经让所有企业头上都悬了一把剑,一把随时可能将企业拦腰砍截的剑。

美的能够救活东芝,也主要是借助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不是美的比东芝管理得更好。东芝是穷人没有骨气,没有穷出个花样来,从而从内部入手,主动解决企业造假等方面的问题,真正重新站立起来。

作为一个 财经 工作者,我觉得东芝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企业,也没有永不落的商业帝国。

作为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也是很正常之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或法则,市场是无情的净化剂,不断让企业面世,也不断淘汰陈旧的企业。所以东芝的沦落是很正常的。

至于美的接手后起死回生,是经营方法吗?我觉得不见得,其实原来东芝的经营方式或理念就已经不错了。作为日本的优秀企业,东芝自有他一套成功的营销模式。而美的接手后之所以能够成功出逃经营险境,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中国众多的消费都让美的生产的电子产品得以大行其道。如果没有14亿中国人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美的要想取得今天如此耀眼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而美的接手后却能起死回生,这究竟是东芝的问题,还是经营方法上的问题?要知道这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些东芝的发展历程。

在很早以前,我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过东芝电器,作为日本曾经物美价廉的产品,可以说受到很多用户的喜欢,而且不仅仅是物美价廉,还质量可靠过硬,能把产品销售到欧美等国家,可以说盛极一时啊。

有句老话说的好,月满则亏,盛极必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没有办法脱离这个规律的,作为日本140年的老品牌,东芝电器可以说是连年亏损,没办法了只好让美的给收购了。

但是美的这次的收购并不是全部都够的,而且东芝以40年的授权作为交换,可以说美的把东芝大部分的产品卖到中国市场上,从而救活了东芝电器,问题上40年以后,当授权的时间到期以后,美的应该怎么办呢?难道不是徒作嫁衣吗?

三洋洗衣机好久不用烘干还可以用吗

可以使用 ,三洋洗衣机烘干功能靠谱不(三洋洗衣机烘干功能怎么用)

本文作者:kom1718

师兄并不是洗衣机的专业人士,只是依个人经验写这个选购攻略,如有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本选购攻略分为四部分:

1.产品类别

2.关键技术

3.厂商套路

4.选购建议

产品类别

广义上的洗衣机品牌包含四大类产品:波轮洗衣机、滚筒洗衣机、干衣机和洗干一体机。

波轮洗衣机下面还有全自动、半自动、单桶、双桶等,是师兄父母那一辈人当年的奢侈品之一,如今依然深受城镇乡村市场和老年人的喜爱。波轮洗衣机利用波轮的正反转带动水流,达到“揉搓”的洗涤效果。

优点:情怀、价格低

缺点:费水、伤衣物(部分材质)

滚筒洗衣机是“消费升级”的新宠儿,外观大气漂亮,标准化的尺寸让其更易于嵌入or融入整体家居环境。滚筒洗衣机是利用内桶的旋转,将衣物带到高处后摔落,达到“敲打”的洗涤效果。

优点:节水省水、不伤衣物

缺点:价格较高、操作复杂

干衣机是洗衣机家族的“小弟”,在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月平均销量不过4-5k。干衣机和滚筒洗衣机外观类似,最直观的差别是开门方向不同:滚筒洗衣机是右开门,而干衣机是左开门。干衣机是利用热交换原理,蒸发并带走衣物中的水分,烘干衣物。根据工作原理不同分为冷凝式干衣机和热泵干衣机。

优点:衣物蓬松柔软、不惧黄梅天、有宝宝家庭的利器

缺点:价格较高、烘干时间长

洗干一体

洗干一体机可以理解成在滚筒洗衣机上增加了“冷凝式”的干衣模块,实现洗衣、烘干二合一。洗干一体机作为折中的产物,满足了有干衣需求又不乐意/吗没条件买干衣机的消费者的需求。

优点:花一样钱买两样

缺点:干衣效果不太理想、毛屑收集弱,会加重前文中提到的内外桶污垢问题。

除了上述四大类,近年还出现了一波“非标”洗衣机,都是超大尺寸的结合体:上波轮下滚筒、上滚筒下波轮的三星、LG,大小双滚筒的卡萨帝等等,师兄在此不再赘述。大家可以按需购买。

关键技术

本段内容师兄给大家介绍一下洗衣机的关键技术指标。就像雷总说的:“不服跑个分?”,极大简化了消费者选购手机要关注的内容。大家选购洗衣机时注意这些关键技术指标即可,其他的不看也罢。

关键技术指标No.1:电机

电机发展

洗衣机电机大体经历了定速电机、串激电机、交流变频电机、直流变频电机四个阶段。现在市面上主流的电机都是直流变频电机。而直流变频电机又分有刷和无刷。而现在各大厂商主推的就是直流变频无刷电机,简称BLDC。

直驱与皮带

至于被宣传的高大上的DD直驱电机(DD是Direct Driver的简写),本质上是传动方式的变化(取消皮带,电机轴直连桶),并不是什么新的工作原理。现在市面上的DD直驱基本都是BLDC,所以师兄把DD直驱列为BLDC的子项。

直驱传动和皮带传动并无显著优劣之分。消费者能得到的直观印象只有两点:振动和噪声。振动是指衣物脱水程序中洗衣机桶找平衡时发生的振幅大小;噪声是是洗涤和脱水时产生的噪声。但噪声不仅仅是电机噪声,还有排水泵等其他来源。

DD直驱

优点:无传动噪声

缺点:机身相对较厚;普及型机型找平衡算法一般

皮带传动

优点:技术成熟,找平衡算法经验累积多

缺点:皮带存在老化风险(4-5年),导致性能下降

电机的最高转速只与脱水有关,电机的最高转速只与脱水有关,电机的最高转速只与脱水有关。洗涤时转速一般只有100转左右,少数机型能达到200转。此外,许多洗衣机的脱水程序默认转速也不是最高转速。即使你买了1600转电机的产品,不特别设定的话,程序默认转速也就是800、1000、1200。

惊不惊讶?!明明宣传1600转脱水更快更彻底,默认转速却是低一档的?

电机品牌无需在意,基本都是厂商自家的。比如海尔官宣中的斐雪派克,早在数年前就被海尔收购。

关键技术指标No.2:容量/体积

尺寸

前文提到滚筒洗衣机是“标准尺寸”,即外形一般是宽60cm,高85cm。不同洗衣机的大小差别在于厚度——容量越大,洗衣机越厚。因为内桶直径不变的情况下,想增加容量只能增加深度。

消费者受限于“房”事,希望外体积尽量薄的前提下,洗涤容量越大越好。于是厂商开始在内桶直径上做文章,近两年有不少“大内径”的产品上市。同样的kg数,外观更薄。

最值得关注的是,其烘干容量和烘干容量不一致,绝大部分烘干容量只有洗涤容量的一半多。比如10kg的洗干一体机,其烘干容量一般只有5-6kg。

关键技术指标No.3:自动投放系统

自动投放

很多消费者苦恼洗衣服时不知道该放多少洗衣液:放少了怕洗不干净,放多了又怕漂不干净,只能凭经验随便倒,抑或是根本忘记放洗衣液。于是,厂商很贴心地研发了洗衣液自动投放系统:一次倒入整瓶洗衣液,每次洗衣时机器会根据程序自动、精准投放适量的洗衣液,达到“最佳”洗涤效果。

电动泵,一个就要一两百

自动投放系统是靠电动泵从洗衣液盒中抽取一定量的洗衣液,达到“精准”投放的效果。但此系统存在一个问题:只能“精准”洗衣液的量(毫升ml)。这就导致普通洗衣液和浓缩洗衣液一个样、几块钱的洗衣液和百十块的洗衣液一个样,系统只看多少ml。

这是行业难题,目前并无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好好想想,为了洗衣时少倒一次洗衣液,你是否乐意多花2000块?

关键技术指标No.4:智能

现在市场上的智能,把放衣物进去顺手按几个按钮的事情,变为“先下载个APP,连接配对洗衣机,OK,恭喜你可以遥控操作了”,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看似高大上,实际三个字总结:然并卵。

关键技术指标No.X:烘干

上半年工作需要,师兄曾跑了多家卖场进行洗衣机的市场调研。90%以上导购问顾客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带烘干功能?”。可见烘干功能已成为洗衣机市场的关键词之一(师兄身处魔都,时值5-6月,可能存在样本偏差)。

独立干衣机的比例较小暂且不论,师兄在此和大家聊聊洗干一体机。如上图所示,就是一个热交换的过程。在滚筒洗衣机的顶部空间加了一个风机(循环空气),一个发热管(加热空气),背部加了一个冷凝装置(冷却空气,收集冷凝水)。洗干一体机的热风出风口在门封上方,空气流量较小,烘干效率远低于独立干衣机。

而洗干一体机最为人诟病的,并不是其烘干效率,而是其没有独立绒毛收集装置。洗衣机内桶或冷凝管更容易残留毛屑,加重二次污染。

厂商套路

关键词1:空气洗

10年前,三洋首次提出空气洗的产品概念,针对衣物有些味道但又不需要水洗的场景,利用臭氧实现杀菌除味的效果。但臭氧的味道却不被消费者所喜,还会伤及部分材质的衣物,于是,该产品泯然众人矣。

2015年,海尔接棒重新打起“空气洗”的大旗。不再是臭氧,而是利用热风或高温蒸汽达到祛除异味的效果。之后各家厂商的空气洗方案大同小异,没有跳出这个框框。

空气洗的应用场景很简单:衣物有异味但又没有必要水洗;衣物材质不适合水洗。前者的受众极为广泛,比如吃完火锅后一身火锅味,挂起来要晾很久,利用空气洗很快就能搞定。而且高温蒸汽或热风还可以让衣物呈现蓬松柔软的质感,羽绒服、毛巾效果绝赞(干衣机表示这是我的基本功)。

划重点:现在市面上的“空气洗”程序只存在于洗干一体机上,单纯的滚筒洗衣机上没有。

关键词2:冷水洗

冷水洗是17年开始小天鹅力推的一个主打概念,颇有些回归初心的感觉。

在波轮时代,洗衣机并没有加热模块,默认冷水(即室温水)进行洗涤的,除非人工干预。师兄记得小时候家里冬天洗衣服,会烧点热水倒入洗衣机,以求融化洗衣粉,让衣物洗得更干净。

滚筒时代,由于洗涤原理和波轮的不同,滚筒会默认先把水加热到40度再开始洗涤,以达到较高的洗净比。去翻翻你的衣服标签,有多少是40度、又有多少只有30度?默认加热洗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衣物容易褪色、变形。

小天鹅回归“初心”,研发了滚筒冷水洗涤技术,让滚筒洗衣机在冷水洗涤时,达到与加热水洗涤相同的洗净比,护形护色。实际效果师兄并未体验,但师兄为自己裤子多次洗涤后褪色严重苦恼已久,看到此宣传时颇为意动。

选购建议

看到这里,你已经不需要师兄再给什么选购建议了。因为师兄的选购逻辑很简单:

1.看电机是不是BLDC

2.根据需要选择容量:个人习惯选择第二档。例如最大是10kg,就选9kg。最大12kg,就选10kg。

3.挑个自己喜欢的、顺眼的,Over。

什么?你说什么品牌更好?

不存在的。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品类,厂商各有各的“独门”绝技,但洗涤本身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真要说道说道的话:

有钱任性:美诺Miele

外来和尚会念经:博世BOSCH、西门子SIEMENS(这两个是一家,就是标不同);LG、三星、松下

国货当自强:东芝Toshiba、比佛利、小天鹅、Midea(这三个是一家,同属美的集团,依次降低);卡萨帝Casarte、海尔Haier、统帅Leader(这三个是一家,覆盖高中低端);

持家有道:TCL、海信、威力等一众国内二三线品牌

网络新青年:云米VIOMI、小吉MINIJ

特立独行:贝科Beko、大宇DAEWOO

补充:说说几个“品牌家族”

博西: 博世和西门子合资开公司做家电,国内公司就叫博西,南京工厂叫博西华,无锡工厂叫博西威,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后来西门子退出家电市场,品牌继续给博世用。因为市场定位的关系,Bosch给人感觉比西门子更NB一点。旗下厨电领域还有个高端品牌Gaggenau。

美的系: 美的收购荣事达后进入洗衣机市场,控股小天鹅后又抛弃了荣事达品牌,形成小天鹅、美的双品牌运营;小天鹅为了竞争高端市场,推出新的高端品牌比佛利,后来被美的热水器也拿过去用了,现在蛮尴尬的,快变成高端产品系列而不是高端品牌了。16年美的收购东芝后,东芝也加入了美的系的序列,所以我在文中写“东芝、比佛利、小天鹅、美的”。 前几天美的又新发布了高端新品牌COLMO,不知道是否涉及洗衣机。加上从伊莱克斯买来的厨电高端品牌AEG,美的系的品牌越来越多,不知道能不能hold过来。(最早对标海尔卡萨帝的凡帝罗哭晕在厕所,早被遗忘)

海尔系: 10年前,海尔为了往高端走,砸钱造了一个高端品牌卡萨帝,砸了十年钱,大部分消费者接受其是高端品牌了;还是10年前,为了家电下乡,海尔新创了一个品牌统帅Leader,家电下乡结束后,又重新包装成互联网品牌,主打性价比,于是形成了现在卡萨帝、海尔、统帅三个层次“分明”、覆盖高中低端的品牌。 此外,海尔还有收购来的GE家电、AQUA(买自松下)。

惠而浦系: 惠而浦是个很有意思的公司,在国内有研发中心,但并不针对中国市场。国内市场的产品基本都是海外的改款。 旗下除了自有的惠而浦,还有14年收购来的荣事达、三洋SANYO、帝度DIQUA。你没看错,就是那个被美的买了几年又还回去的荣事达。三洋被松下收购后,东南亚和日本卖给了海尔。国内的合肥三洋则卖身惠而浦。

看完本篇文章《海尔收购三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最后提醒大家,股市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