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地区生产总值》,很多股民由于不会看股票行情,导致判断失误,造成了不可控的损失,所以学会看股票行情十分的重要!新手小白不会看怎么办?不用担心,关注美盛财富通,了解更多的财经知识。
国内生产总值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和核心指标,它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其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即英文缩写(GDP)(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茂额、本地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其计算方法有三种: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2)收入法: 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3)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都是人们用来衡量社会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三个重要总量指标。以工业生产为例,可以说明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工业产品价值的总和。它既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物质消耗转移的价值,也包括新创造的价值。具体包括:(1)成品价值,即在本企业内不再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产品价值。(2)按加工费计算的已完成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包括在作业过程中所耗用的材料和零件的价值,但不包括被修理加工产品的价值。(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但不允许把企业内部各车间的生产成果相加重复计算。 工业净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即工业总产值扣除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提取的折旧费和大修理基金;定货者来料价值和生产销售中的其他一些物质消耗价值)以后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就是工业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以后的价值,它与工业净产值计算口径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差别:工业增加值包括折旧、大修理基金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工业净产值则不包括;工业增加值不包括企业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支付如利息支出等,而工业净产值是包括的。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工业增加值=工业净产值-支付给非物质生产的费用-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大修理基金 由此可见,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这三个指标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总产值包括了转移价值的多次重复计算,因此其数量最大,一般用来反映生产的总规模;但它不能确切地反映生产发展状况;净产值是反映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其数量最小,增加值是反映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和转移价值,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生产的规模、速度和效益。随着现行统计制度方法逐步向国际接轨,净产值指标已不再使用,总产值指标用的越来越少,而增加值指标用的越来越多。
地区生产总值其实和gdp不是一个东西,它们的概念不一样。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此,我们能从中发现,这两者统计的策略完全不一样。
扩展资料
地区生产总值计算方法有三种: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3)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支出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研究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1985年,中国开始建立GDP核算制度。1993年,正式取消国民收入核算,GDP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2003年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将改进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取消容易引起误解的预计数,建立定期修正和调整GDP数据的机制,在发布GDP数据的同时发布相关的重要数据,必要时还将公布核算方法。这是中国提高GDP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向国际通行办法迈进的重要一步。
2014年国家统计局将积极稳妥的推进国家统一核算地区生产总值,深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加快改进能耗统计进一步完善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同时将精心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认真做好普查登记。尽快制定经济核算图,指定全国统一的核算办法,为2015年正式实施全国统一的核算GDP来打下一个基础。此举将有效消除近10年来各省GDP总和与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GDP存在较大出入的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110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12至2021年这十年间,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9月13日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发布多篇“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讲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新华社资料图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3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6%的增速,也高于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突破110万亿元,达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我国经济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
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1993年中国将GDP正式纳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2019年,中国将实施地区GDP统一核算,与国内GDP数据基本衔接。
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特征:
局限性: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设想政府废除了所有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不考虑他们所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与劳务。在这种情况下,GDP会增加,但福利很可能会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要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与分配。人均GDP告诉我们平均每个人的情况,但平均量的背后是个人收入的巨大差异。
由此可见,就大多数情况,但不是对所有情况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GDP概念是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的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假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说GDP的数据就会有瑕疵。如强制交易的GDP、妨碍他人的GDP、出口创造的GDP、投资产生的GDP 、消费带来的GDP等等都会影响GDP的总有效积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区生产总值
2022年3月份统计国内生产值为30.76万亿元。国民生产总值 (简称gn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它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分配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
以上就是关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内容,最后一品玉知识网小编还是要告诫大家,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新手前期应该小额进行投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