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诅咒 百科(知识的诅咒)

sddy008 基础入门 2022-10-31 101 0

随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赚钱意识也有了增长,而炒股,就是平民的投资方式,没有什么门槛,不用走关系,只需要一点资金就可以进入炒股的大门,炒股也是一门比较难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识的诅咒》,喜欢的点个赞吧。

文章目录导航:

知识诅咒的人.被知识诅咒是什么意思

知识的诅咒,简单来说就是你知道一件事物后,你就无法想象你不知道它。而当你想把你知道的知识解释给别人的时候,因为信息的不对等,你很难把自己知道的完完全全给对方解释清楚。感觉就是我们被知识“诅咒”了。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你是被知识诅咒过的人吗?》

网页链接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即:我们一旦知道了某事,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当我们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解释给别人的时候,因为信息的不对等,我们很难把自己知道的完完全全给对方解释清楚。

知识的诅咒类似市场关系上的信息不对称。都是因为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得的事情结果出现一些偏差。

扩展资料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

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不对称信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该现象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于1963年首次提出。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史宾斯 、斯蒂格利茨三位因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及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获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知识的诅咒

有一个概念,叫知识的诅咒,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简单地说,就像大家玩过的你画我猜游戏,你画的时候,很清楚你画的是什么,但是当别人看在眼里,却要从他接触的整个世界所有的素材库里去调用所有相似的事物,且不说你的绘画能力,光是这个检索已经让很多人头疼了。

再比如,你跟女朋友参加一个游戏,赢了可以赢得百万大奖,主办方给她一个歌名,都是再熟悉不过的经典名曲,《祝你生日快乐》之类的,然后让她打拍子给你听,让你猜歌名,猜出来就有百万大奖。

这是一个真实的实验,1990年斯坦福大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敲击者拿到一张25首名曲的单子,都是像《祝你生日快乐》这种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每位敲击者挑选一首,把节奏敲给听众听(通过敲桌子)。听众的任务是根据敲击的节奏猜出歌曲。实验开始前研究人员让敲击者预测听众猜对的概率,他们预测概率为50%。但是实验结束后听众其实只猜出了2.5%的曲子。

所以,在这个游戏中,在你女友的眼里,你就是个蠢货,放着一百万不好好拿,我打得这么明显了还猜不出来,非要猜错,玩完这个游戏,你立刻就成ex了。但是你很冤枉啊,你打的那是什么破玩意儿,这谁听得出来。

这就是知识的诅咒,你女友知道答案(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她无法想象不知道答案的听众为什么会猜不出来。

这就是一个传授知识的陷阱,大部分人一旦知道某个知识,就再也无法以「无知者」的身份去面对这个世界,他就不自觉地要使用这个工具。《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和老顽童周伯通,一旦学会了《九阴真经》,即使他们从心底里抵触这门上乘武功,在实战中,也往往会使出来,再也无法回到不会九阴真经的状态。

知识诅咒的痛苦,还不是教不会别人,而是「所知障」,大多数人所谓的知识,并不是九阴真经这样的神功,我们面对的世界也不是武侠小说,一个神功就能吊打全书。很多人的知识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就像斯坦福那个实验一样,你比别人知道一个歌名,在这个游戏中确实有用,能帮你赢到100w,如果确实有这么个游戏的话。但是,去除这个场合,你发现这个知识有什么用?

这就像,很多男人嘲笑自己女朋友,你连马拉多纳是谁都不知道?你连墨索里尼都没有听过?你连加加林都不知道?你连四代机都没有听过?很多这样的蠢男人上网问,碰见这样的女友要不要分手?

但是,他知道这些知识又能怎么样呢?他既不是职业球员,也不是历史学家,更不是航天工程师,也不是军事专家,大多数人的知识,就只是零碎的知识片段而已。不知道这种知识,就像不知道口红色号一样,对生活,尤其对生产,根本啥影响没有。

而吊诡的是,往往拥有这种知识的人,会产生莫名的优越感,产生「我很强」的错觉,往往读书越多,知道知识越多,却没有成为他的助力,反而成为他的障碍。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所知障」。一个人知道的知识越多,没有增长他的智慧,反而成为他的阻力。

我以前见过一个知乎大V,他是一个科学和知识领域的科普者,他聚会的时候,总拿着一个魔方,见到漂亮的女孩,就要教人家玩魔方,结果可想而知,所有女孩都会客气地拒绝他。

这就是知识用错地方了,他应该拿魔方去诱惑七八岁的小姑娘,不应该诱惑十七八岁和二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大多数做题家的问题,是没有受到多少教育,反而受到了教育的伤害。

《金刚经》里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说,所谓的「佛法」,就像木筏一样,木筏在你过河的时候有用,过河以后你就要扔了,如果你还要背着木筏在陆地上走,就要累死了,更不用说有些知识,连木筏都不是了。

知识已经够没用了,何况许多人学习的,不过是伪知识。

我们的教育,其实并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而是充斥了这种所谓的知识点,大多数人其实都在遭受教育的伤害,而很少受过教育。大多数人,也不过是在父母催逼,严师督促,学校监狱化管理之下,做好一张张试卷而已,有很少一部分人,自己有求知欲又有方法,可以逃过教育的伤害。

所以结果就是,当代做题家最大的痛苦不是做题,而是做题做到最后,发现做的题都不考,卷子换了。

不是社会不考你那张卷子,你说人家姑娘想要个长情体贴的男孩,考做题行吗?人家boss想要个机灵通达的下属,考做题行吗?就是真的科研领域,突破下芯片技术,考做题行吗?

但凡需要点创造力的地方,做题就失灵了。而且关键的问题在于,即使不用这么复杂的事情,学校几十年教给你的,也是假的,讲两个故事:

一个是杨幂的。杨幂拍完《仙剑3》上快乐大本营,当时快本弄了俩校草跟杨幂玩游戏,一个中戏校草,一个上戏校草,上戏校草是国术大师蒋劲夫不提。这个中戏校草和杨幂拼谁的学校好,中戏校草说著名的南锣鼓巷在中戏,杨幂直接回了一句,所以呢?

然后男生又说,我们学校在二环,你们学校在三环。地价比你们贵。大概自己都觉得比得太苍白了,说了一句,因为也没有什么可比的,杨幂怼了回去:那你为什么要说啊。虽然是节目效果,但是我觉得特别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思维,有人真的是这样想的,毕业多年了,还在比母校。

还有一个故事是《雍正王朝》里的,雍正年科场舞弊,李卫去会试考场抓人,结果主考官呵斥李卫的士兵:什么人敢冲撞国家春闱大典?结果李卫窜出来一句话,「我是皇上潜邸时的奴才。」结果这些寒窗苦读几十年,过去的进士和未来的进士都哑火儿了。

这两个事情,升值君觉得特别适合说知识的诅咒的话题。一旦你跨入社会,社会的评价体系已经完全变了,别人都有作品,有公司,开始资本运作了,你还在说你们学校比人家漂亮,比人家有名,有什么意义?你进士出身固然了不起,但是你要知道,社会的评价体系不止是这个,遇到潜邸出身的奴才,人家这个体系就是认了,你不认就要挨刀了。

你读书时代的逻辑,只在读书的时代有用,社会不说跟你校园的逻辑不一样,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这些道理,聪明人早都明白了。有一个北大的跟我说,他上大学的第一天,在食堂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大部分北大的学生,一辈子挣的钱,也赶不上承包北大食堂一个窗口的老板挣得多。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才会到社会跟人家拼学校,拼考分,因为那已经是他人生的顶点,说不好听点,这样的人就是憨批。

最近升值君一直在看禅宗的书,禅宗强调顿悟,真正的智慧,其实并不需要知识。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其实就是禅的代表。鲁智深的特点是刚猛,临终的偈子是,「平生不修善果,专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不参禅,不念佛,不打坐,一生杀人放火,吃肉喝酒,为什么反倒修成正果?因为那些参禅打坐礼佛的人,要么还在木筏上,要么在扛着木筏赶路,鲁智深杀人就是拜佛,放火就是参禅,吃肉喝酒就是打坐,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什么是对的,所以只要依照本心就去做就是了,他杀的都是坏人,放火烧的都是该烧的,他三拳打死镇关西,火烧瓦罐寺,看起来粗莽,但是做的无一处不恰当,无一处不妥帖。

如果他看见这些恶人,不杀这些人,不放这些火,那么反倒不对了。鲁智深一辈子只活了一个字,「我」。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但其他人都做不了自己,他做了一辈子自己。所以大惠禅师评价他, 「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 。

这是人之为人的最高评价,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来理解,鲁智深就是本我自我超我的高度统一。因为统一,所以自在,因为自洽所以自由。鲁智深的最大好处,就是不自欺欺人,大部分人都是活着活着,被自己骗了,也把别人骗了。

禅宗还有一个俱胝一指的故事,俱胝禅师是得道高僧,凡是遇到有人请教佛法,他便竖起一根指头,其他人看了都有所感悟。后来一个小和尚看了,于是依样画葫芦,别人问:如何是佛?小和尚就竖起一根手指头。有人就去问俱胝和尚,我们问你佛法的时候,你竖起一根手指头,小和尚现在也竖起一根手指头,那小和尚是不是也得道了?

禅师得知此事,就在袖子里藏了一把刀,把小和尚叫到跟前,问:如何是佛?小和尚竖起一根手指。禅师突然手起刀落削掉了小和尚的手指头。小和尚大叫一声扭头就跑。禅师又喝问:如何是佛?小和尚扭过头来,下意识竖起手指,看到不见了的手指头,顿时悟了。

大多数人的问题,是只有知识,没有智慧,于是人家参禅他也参禅,人家说悟了,他也悟了,人家竖一根手指,他也竖那根手指,学到的都是皮相,也被别人的皮相所惑,于是学了个假学,得到的都是伪知识。

我发现我在说一些道理的时候,讲的越是繁复,越是复杂,掉个书袋,越有人爱听,越是费一些功夫把道理讲得直白平易,反而有人轻视,微博和公号有很多写得乱七八糟的人,总有人过来告诉我,他写得很有道理。

以前我还评价解析一下这些人,后来就问烦了,我直接说好,好,好,我越来越相信,凡是人所遭受的,都是他应得的,如果他愿意相信,那就是他正好缺这些,也非我能力所能阻止,我只要服务我应该服务的就行了。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道理都是赤裸裸,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智慧和勇气去识破,没有勇气去平坦地面对自己。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链接: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和你的朋友参加一个答题节目,你们已经幸运地闯到了最后一关。

最后一关的题目是这样的:你和朋友需要分工协作,一个人听歌并描述,另一个人来回答。

描述的方式不是说话或表演,而是用手指来敲出节奏。

你是那个听歌的人,节目放的歌都是咱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比如《最炫民族风》、《青春修炼手册》……

你一边听着耳机里传出的歌声,一边配合歌曲的节奏用手指敲击桌子。

你的朋友站在你的对面,一副一脸懵逼的样子,看上去他完全不知道你在敲什么东西。

你觉得很困惑,心里不免想着:这么火的歌,难道这个二货没听过?我已经敲得很好了啊。

接下来的每一首歌,你都觉得自己敲得很好,可你的朋友仍旧猜不出你敲的是什么歌。

最后,时间到了,你们一首歌都没猜对,大奖就这样与你们擦身而过。

你当然很不爽,你质问你的朋友在搞什么飞机。而他则满脸无辜地回答你,敲成那样根本听不出来是什么歌啊。

2

在这个例子中,你和你的朋友都没有错,错的是信息的不对等。

你一边听着歌一边敲,自然觉得与歌的节奏很吻合。

但你的朋友就不一样了,他压根不知道节目组会选哪些歌作为测试题,因此他面对的其实是一个浩瀚的歌库。

更要命的是,除了你的手指声音之外,他什么都听不见。

你们的不对等之处就在这里:你能听到歌,而他听不到。

你由于能够听到歌,并且明确知道是哪首歌,因此你完全不能理解:一个人在只能听到手指敲击声的情况下,要猜对一首歌是多么的困难。

这种情况,就是《黏性》这本书所提出的“知识的诅咒”概念: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这里的“知识”倒不一定是真正的“知识”,也可以是信息、消息、情报等等。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当一部根据小说或漫画改编的电影上映时,看过原著的人,总是会比那些直接看电影的人,对片子更挑剔一些。

就像我看了国内版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由于我读过原作,因此任何悬疑与推理的地方对我而言都毫无新意,并且除了男主角的演技之外,其他人的演绎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

而像我女朋友这类没看过原作,直接看电影的人,普遍都觉得电影的质量还不错。

也因此,这类电影只要一上映,原著党就会和电影党发生争吵。

双方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而造成他们分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等。

原著党知道原著的内容,并且喜欢原著的内容,因此当电影的改编破坏了他们心中的经典时,他们会很不爽。

而那些通过看电影才第一次了解故事的人,根本就看不出只有原著党才能看出的问题,因此他们会显得更宽容一点。

3

越低等的生物,对死亡的敏感度就越差,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也就越小。

人类总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低等生物一样,坦然地去面对死亡。

然而,这是一件不可能办到的事。因为你得到了智慧,得到了思索一切的能力,你就没办法再退化到缺乏智慧、对死亡不敏感的地步。

要知道,只有人能去思考是当一个痛苦的哲学家好, 还是当一头快乐的猪好。

而猪是想不到这个问题的,因为它的智力还不够,它压根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哲学家。

情侣之间的吵架,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矛盾,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相不理解,很多时候都来自于“知识的诅咒”。

路上吵架的小情侣,吵架的原因通常都很简单,比如女生想喝一杯奶茶,但她没有明说,而男生就想不到要给女生买。

女生生气的原因是:你这个做男朋友的根本就不懂我的心思,居然完全没发现我想喝奶茶,这说明你对我不够重视。

男生生气的原因是:你什么都没说,我怎么能知道你想喝奶茶呢?你想喝奶茶的话,为什么不说呢?不说,又为什么要生气呢?

女生“想喝奶茶”的信息是她独有的,她却认为男生也享有这个信息,这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知识的诅咒”到处都可见,当你的老板对你大发雷霆的时候,他显然忘了你没有他的地位、经验与阅历。

有些时候,不是别人的做法不可思议,而是我们总是难以想到,别人并没有像我们一样掌握着独享的信息。

这有点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那句著名的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知识的诅咒》的内容先介绍到这里了,看完之后是否对你有帮助?如有需要可以关注一品玉知识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