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各位说说关于《刚兑》的内容,由于金融投资风险偏高,希望各位在投资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实力。
刚兑就是刚性兑付意思。刚性兑付是指当用户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后,运营公司必须分配给用户本金及相应收益,如果投资计划出现兑付困难时,运营公司必须要兜底处理,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刚性兑付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通过发行新产品兜底处理。刚性兑付是信托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刚性兑付在房地产信托、政府融资类信托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被执行,而证券投资类信托并不受此约束。
监管层要求确保兑付的初衷是为了推动新业务,让投资者消除疑虑,也是为了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防止因信托投资亏损诱发群体性事件。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信托资产很难转让,如果不刚性兑付,很多投资者将不敢购买信托产品,这将对信托业造成沉重打击。该分析人士称,大部分信托产品都不能像股票、基金一样能很容易地进行转让。信托资产流动性差、投资起点高,如果没有刚性兑付这一防线,投资者的利益将很难得到保障。
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媒体对信托行业兑付能力的关心从未放松,但是作为直接利益相关方的信托产品投资者却从没有着急过。一分析人士表示,即使吉林信托骗贷案和中诚信托曝出融资方卷入民间借贷这样恶劣的事件发生,在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受到严重质疑的时候,似乎也没有发生一起委托人出面投诉受托人的事件。
该分析人士认为,造成这种“局外急局内不急”现象的原因在于信托行业怪异的“刚性兑付”文化。它背离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高收益隐含高风险”这一资本市场永恒的规律,创造了一个“零风险、高收益”的神话。
刚兑,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
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
刚性兑付在房地产信托、政府融资类信托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被执行,而证券投资类信托并不受此约束。
监管层要求确保兑付的初衷是为了推动新业务,让投资者消除疑虑,也是为了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防止因信托投资亏损诱发群体性事件。
扩展资料:
进入2012年以来,国内外经济景气度明显下跌,作为依赖于实体经济的金融行业,信托业真的能独善其身,现在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信托产品真的脱下“刚性兑付”这个护身符,那么未来进入下滑通道难以避免。
尽管信托业一直很红火,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也水涨船高,但业内人士却仍然感觉如履薄冰。事实上,他们并不看好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
大多业内人士表示,信托公司打造的“刚性兑付”光环可能拖垮来之不易的信托业大好局面。因为如果信托产品到期不能兑付,则部分信托公司及相关人员可能会为自己之前的种种“包装”付出法律上的代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刚性兑换
刚兑,也就是刚性兑付,目前主要集中在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部分信托产品到期后,银行/信托公司必须要给投资者分配本金和收益,当理财计划/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银行/信托公司就不得不进行兜底处理。目前刚性兑付的规定并无法律依据,只是行业内一个争取客户的“约定俗成”,尤其在信托行业,刚兑是信托的牌照“标签”之一。
刚兑这个概念并不复杂,简单说就是“即便投资亏损,也能保本甚至保收益”。这样的好事,当然为国内投资者所喜欢。长期以来,监管层对刚兑的“事实支持”,主要是从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出发,迁就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投资偏好,防止因为投资亏损引发社会风险。
打破“刚性兑付”才是还金融市场的本源。
1.能够刚性兑付的只有银行,其他所有的投资都是无法实现刚性兑付的,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无法做到的,这不是由某个人和机构决定的,而是由金融的本质决定的,银行敢于刚性兑付是因为能够给予的利率很低,即便能够发生巨大的风险,银行也能够承担。
2.政府管制过多,导致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承担着无限的责任,责任越大,管制越多,因而金融长期处于压制状态,正常的融资渠道不畅,非法的融资活动就留下了很大的活动区间。
3.刚性兑付,就是指投资者买了一款理财产品,但是完全不用承担任何的风险,风险都在金融机构头上。理财产品到期后,金融机构要按照事先约定的收益率返还本金+利息。刚性兑付就成了以理财之名,行存款之实,这是一种典型的监管套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刚兑》之后,是否受益匪浅呢?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敬请关注一品玉知识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