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国资改革》,希望对各位股民有所帮助,小编要提醒各位投资者,想要准确的判断股票的好坏,不应该是选择一或两个指标,而是要先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操作指标体系,也就是说我们在运用指标来炒股也是一样的。
李锦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十四五”开局是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紧锣密鼓前行中到来的。“十四五”时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将围绕一个中心三大方面上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一个中心是市场微观主体活力,三个方面一个是市场体制的完善,一个是市场配置的优化,一个是市场主体机制建立。而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构建新产业链使得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充分激发增长潜力。在重点改革任务上,将会步子更大、节奏更快、举措更实、效果更好,可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获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国企改革趋势,受百年巨变的形势所决定。国企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同时面临百年巨变的紧迫性,改革的任务目标面临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今后五年,中国企业的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是空前的。具体表现为,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压力上扬,中美贸易冲突重回政治舞台,外部不确定性可能再攀高峰;企业面临逆全球化、价值链产业链重构的挑战;微观主体企业的积极性和活跃程度不高;处在中国工业化中期的传统行业结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粗犷型模式带来的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结构扭曲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制约着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最为重要的是 科技 力量差距,核心竞争力的不足,受制于人,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痼疾。国资国企改革是国家经济改革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键和主轴,发挥国企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国企改革势必加强主动性,强调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倡导应变性,提升创新性,追求实效性。
中国国企改革趋势,是由国企的地位与任务所决定的。随着中国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二〇三五年建成 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国企改革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三个有利于”方针稳定发展。从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与 社会 安定,强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
中国国企改革趋势,将沿着自身的 历史 逻辑前行。十四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为标志,意味新一轮国企改革开始,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集结号。2015年9月的《关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构建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2020年7月三年行动方案通过,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务实笃行向纵深发展,进入决定性的三年。从发展逻辑上看,全面深化改革头三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三年,顶层设计出台后是边试边行、积厚成势的四年,2020年到2022年是务实笃行纵深发展的三年。五年改革,关键看三年。三年开好头,起好步,五年便顺势进展。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酝酿下先手棋、抢抓改革机遇。局面变幻,然而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可以预料的,大体上国企改革将从九个方面着力。
着力点之一,完善治理,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打好公司制改革“收官”之战。 央企的公司制改革已全面完成,超过96%的地方国资委出资企业完成改制,但是翻牌公司现象仍然存在。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与监事会等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将会进一步清晰界定,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重点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实现“一个打造、两个完善”的改革目标,即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
着力点之二,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提速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工作,试体制、试机制、试管控模式,有效发挥“两类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上的调节作用。2021年在条件成熟的市场竞争性企业成立几家投资经营公司。同时,在重点领域制订科学、可量化、可考核的国资系统智能化监管指标,如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回报率以及创新研发能力指标等,以此动态监管国有资本,并形成风险预警机制。
着力点之三,围绕主业进行结构调整,配强新的产业链条。 围绕主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2021年的重中之重。2021年中国经济大概率强势复苏,如何利用周期反弹的机遇打开结构改革的空间,国企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强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同时围绕“主业”,重新洗牌,在产业链中高端上配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将强化保障公益民生和普遍服务能力,加大民生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将进入新型消费领域。
着力点之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省市区整合持续不断地推进,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钢铁、煤炭、化工、交通运输行业重组。对解决过剩问题的办法是兼并重组,不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倒闭潮”,更大可能是出现“兼并潮”;对民营企业、民营上市公司由于高杠杆和股权高比例质押出现的风险多采用并购方式解决,不少国企将参与这场并购。
着力点之五,以国有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体重构产业链条,加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2021年将出现一个新现象,围绕重点产业链、重大投资项目,由国有企业领头,加大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全方位合作,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形成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以加强要素保障,保证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正常供给,深化产权领域合作发展,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完整的产业链,发挥“国家队”在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协调发展转变。
着力点之六,混改以深度转化经营机制为主线,分层分类推进。 混改主题由混资本为主向混机制为主转变,形式上从单一的混改走向以混改为主线的综改新阶段。着力引入高匹配度和协同性战略投资者,给予其董事会席位,提高参与权,充分发挥战略股东在业务合作、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决策上的积极作用, 探索 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企与互联网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得互联网公司可以进入国企,更好地发挥其技术和创新能力。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与网运分离,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向 社会 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着力点之七,以“要素市场化”为着眼点,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用好国有企业激励“工具箱”中较为丰富的方式方法,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完善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在企业 科技 创新中,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能力,从创造适合 科技 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着手,健全 科技 成果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分享 科技 成果转化转让收益。包括风险降低机制、市场动力机制、制度激励机制、政府促进机制、现代创新爆发新机制。
着力点之八,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市场主体优势,增强国企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 积极推进国企在“一带一路”发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增强国有企业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对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力。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骨架,以产业园区为平台,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强化国内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互支撑,倡导和推动多边合作机制,海外企业从并购获得了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规模集成创新。
着力点之九,总结推广“双百企业”等国企改革试点的经验,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2021年将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开展专项或综合评估,重视集成改革效果,要直面差距和不足,解决改革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双百企业”名单。力求改革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和应用,引领今后的国企改革更多地朝着综合集成的方向迈进。
(作者为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著名国企政策研究专家)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关注国企改革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扩展资料
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未来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精细化分类改革”,中国国企改革与发展应该进入“分类改革与监管”的新时期。
经过多年的摸索,中国国有经济的功能被定位为弥补市场缺陷、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和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经济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行业、自然垄断行业、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也是国企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抓手。在中大咨询看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聚焦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1)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2) 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3) 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4) 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5) 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6) 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7) 推动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8) 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企经历了70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企经过4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中国国企的产生与发展。杨卫东认为,国企存在于各类国家,它的诞生几乎与工业文明同步[1]。刘中桥经过从中、西方国企发展比较的角度研究后认为,中、西方国企是社会经济运动和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2]7。中、西方国企产生的生产力条件有着天壤之别[2]11。
二是关于国企改革的原因及困难。陈永忠认为,国有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在国有制基础上不能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现在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3]。胡兴旺认为,国企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国资国企改革动力不足,国家层面国企改革总体方案不明确,改革环境有待优化,社会认知尚需统一[4]。刘灿、韩文龙认为,国企改革有五大困境,包括政府和国企关系的困境、国企性质和定位的困境、国企公司治理的困境、国企企业效率的困境和国有企业利益分配的困境[5]。
三是关于国企改革成功的标准。路风认为,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内部组织革新,并提出“国有企业转变的三个命题”,认为国企缺乏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层从来没有有效控制生产过程,因此,国企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管理者实现这种控制的努力程度[6]。林毅夫则主张,提高国企的自生能力是改革成功的首要条件,而企业自身能力问题源于违背资源禀赋的赶超战略[7]。
四是关于国企改革的阶段。王忠禹等认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第二阶段,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之前的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第三阶段,以党的十六大为开端的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阶段[8]。张卓元等则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分为两大阶段,前十五年主要是进行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立的改革;后十五年重点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和公司制改革[9]。
五是关于国企改革的路径。范恒山认为,国企改革必须贯彻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的思路,研究和推进国企改革和改组问题的解决[10]。刘谷庭指出,国企深化改革的思路选择在于制度创新基础性工作,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化[11]。宋磊主张,国企改革的关键是依照市场经济的法则,隔断国企与政府的特殊关系,把国企改造成为真正的具有预算硬约束的企业,并提出从前端、中端和末端三个环节进行改革[12]。金碚认为,每个国企改革都应围绕如何经营更有效率以及如何做出让全民和国家更满意的贡献展开,并提出国企应该以营利方式实现全民目标、确定可行的技术路线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作用[13]。
虽然研究国企改革的成果比较丰富,但全面系统梳理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企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动因及启示的论著较少,尤其是从内陆省份四川这个特定地域视角来探索中国国企改革的缘起、进展与启示的成果尚未搜索到,亟待研究。
法律分析:国企改革的方向就是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社会办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简而言之,当前改革就是朝着混改、以及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政策。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调整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国资监管切实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调整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国资监管切实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例如:
大胆改革创新,已在3户企业试点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出售激励和岗位分红激励,为推动企业全面创新、深化改革汇聚力量、集聚智慧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肖立书。
肖立书表示,中国振华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员工的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有效激发,企业经营业绩大幅提升,行业地位不断增强。下一步,中国振华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并丰富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方式,持续强化并扩大激励成效,为推动中国振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新国发2号文件的重磅出台,为贵阳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铺设了路径、提供了动力。贵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永辉表示,市国资委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构建大国资监管体系为总体要求,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为中心,以专业化、市场化为方向,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文化领域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对贵阳贵安国有企业实施统一党建、统一考核、统一数据管理。
认真分析研究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具体内容,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加强国有企业优化重组顶层设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主业为重点,推动资产同质、经营同类、产业关联的企业进行整合,推动优化重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抓好董事会建设、市场化经营以及劳动、人事、分配等改革工作,推动混改企业做好上市辅导期的各项工作,全力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行动计划。
加大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建设力度,推动贵阳贵安国有经济融合发展,为“强省会”行动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看完本篇文章《国资改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最后提醒大家,股市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评论
8001直播
回复顶一下,收藏了!http://d93tm2.9019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