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鸿年 谭成文(才鸿年)

sddy008 干货分享 2022-09-14 101 0

股市中重视基本面和技术面是二大派别各有其词,其实应该是基本要好,一定要有技术面支撑(基本面+技术面)才是好股票。为了让各位投资者更好的选对股票,接下来美盛财富通为大家讲解《才鸿年》的内容,你可以看看是否有帮助。

文章目录导航:

北京理工大学院士有哪些

序号 姓名 学科 评聘年份 备注

1 王越 信息与通信工程 19911994 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2 徐更光 力学 1994 工程院院士

3 毛二可 信息与通信工程 1995 工程院院士

4 汪顺亭 控制科学与工程 1995 工程院院士

5 周立伟 光学工程 1999 工程院院士

6 朵英贤 兵器科学与技术 1999 工程院院士

7 才鸿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 工程院院士

8 葛墨林 物理学 2003 科学院院士

9 胡海岩 力学 2007 科学院院士

10 王哲荣 机械工程 2001 工程院院士、双聘

11 江龙 化学 2001 科学院院士、双聘

12 李京文 应用经济学 2001 工程院院士、双聘

13 张玉奎 化学 2003 科学院院士、双聘

稀土人物都有那些

概述:

稀土人物收录了为中国稀土研究、发展、应用和保护所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郭伯生

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1955~1957年在乌克兰第城农学院学农,1962年毕业于莫斯科精细化工学院稀有和分散元素工艺系。1963~1972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从事锂、铷、铯元素的提取研究,任专题组长。1973~1975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科研办公室从事钛民用和稀土、钼微肥的推广。1975~1977年任稀土研究室副主任。1978~1983年任院科办副主任,从1982年起兼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稀土农用研究室主任。1984~1991年任中国有色总公司稀土农用技术开发中心主任。1991年调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稀有稀土局副局长。1993~1994年任中国稀土开发公司总经理,1995~1996年任该公司总工程师。

李东英

1920年12月14日生于北京,中共党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1951~1953年和1956~1958年,两次在苏联进修有色金属选矿及稀有金属冶金。1983~1985年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常务董事、科技部主任。从事工作50年来,主要做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1949年研究解决了生产固体黄药(选矿捕收剂)的工艺和设备,至今仍在沿用。五、六十年代组织并参与利用我国资源提取各种稀有金属和制备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工艺,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尖端的需求。

自60年代至今,长期从事稀土和钛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特别是于1972年首先倡议并组织实施将稀土用于农业增产,获得成功。20多年来经全国各方的努力试验和推广,已在农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林业、牧草以及养殖业得到广泛的应用,获得巨大的效益,属世界首创,现居领先地位。七、八十年代从事我国重大资源(攀枝花、包头白云鄂博、金川)综合利用和重要有色金属(钨、锡、铝)行业的开发方针政策的研究。

80年代初受国家科委之命,领导制订了我国的“材料技术政策”,主持编写了《有色金属进展》大型产业丛书。获奖情况:198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范中碧

1939年7月生于武汉,教授级高工,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同年分配到原石油部(现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从事炼油催化剂研发工作,1984年任催化裂化催化剂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任主任至今。

1962年至1966年参加了我国催化裂化催化剂工业的初创工作,为我国第一个微球型硅酸铝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成功开发,填补我国炼油催化剂一项空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获国家科委奖励;参加了我国稀土Y型(REY)分子筛新型催化材料的研究,在此基础上1974年首次开发成功我国稀土Y型稀土(REY)高活性裂化催化剂,配合了我国炼油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的开发,从而在完全依靠国内技术的情况下,催化裂化完成了一次飞跃,获国家科学二等奖。

其间与兰州炼油化工厂合作攻关项目“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科技进步”攻关项目,1998年获得原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种含磷的稀土氢Y型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及生产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不仅首创了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一种理想的生产工艺,而且发现了催化裂化一种性能独到的高温固体酸性催化材料,1997年获原石化总公司发明专利金奖,中国国家专利优秀奖和第十一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1999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全国先进女职工荣誉称号。

刘行仁

1937年10月生于湖北天门,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62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固体发光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员。

1999年7月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与长春物理所整合后,现任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学会理事兼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理事,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

1983~1985年在美国进修稀土复合氟化物合成、晶体结构及光谱性质和无辐射能量传递。在进修期间曾任纽约市中国访问学者及留学人员负责人之一。他长期从事固体发光材料及其光学光谱性质和离子间的能量传递研究。较早地提出光子转移,即光子剪裁的原理,丰富和发展光子剪裁内容。他依据交叉驰豫原理,使不需要的Tb3+的5D3能级跃迁发射的光子剪裁,转移到所需要的5D4能级上,从而使5D4→7FJ能级跃迁发射的光子数增值,发射强度大大增强。

他所研制的“高亮度稀土磷光体-HG3”于1984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第一名);鉴于对固体中某些三价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的研究成果,1995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名)等奖项。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190余篇论文。

陈家镛

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1922年2月17日生于中国四川省金堂县。1939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当时设在重庆的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3年毕业后在中央大学化学系担任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助教。1947年秋赴美国留学,在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厄巴纳-香宾(Urbana- Champaign)校园化工系研究生院攻读学位,于1949年春获硕士学位,1951年获博士学位。此后即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化工系担任博士后副研究员 1952年秋他原来的博士论文导师H.F约翰斯顿(Johnstone)教授邀他回伊利诺大学化工系开展“用纤维层过滤气溶胶的研究”。1954年初接受美国杜邦(DuPont)化学公司薄膜部的约克斯(Yerkes)研究所的聘请、担任研究工程师,参加研究和开发聚酯连续聚合以使该产品能顺利投入生产。

才鸿年

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生于1940年1月29日,北京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研究生)。

曾任兵器工业52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顾问。主持薄装甲和我国第一代复合装甲的研究工作,发明了焊后不回火薄装甲钢,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为我国第一代复合装甲材料与结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持火炮身管自紧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参加了自紧身管疲劳寿命的研究,先后创立了火炮身管液压自紧技术和高效液压自紧技术,使炮管强度提高60%~100%,并成倍提高疲劳寿命。首次应用这项技术的“XXX火炮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述成就已载入《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其科研成果已用于十多种兵器装备,现仍在用于有关重点武器装备的研制。为表彰才鸿年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的贡献,1984年授予国家级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授予兵器工业功勋奖和政府特殊津贴。发表论文31篇,出版专著一部,撰写研究报告30余篇。

卢忠效

1935年10月31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乌拉尔工学院冶金系,同年回国后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1961~1964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稀土研究室从事稀土金属制备研究,曾任金属组组长、专题组组长。

近几年主要从事稀土和稀有金属的软科学研究和项目的评估工作,先后 撰写了“‘八五’期间稀土科学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我国稀土科技现状及其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我国稀土科学基础研究进展与'九五'研究重点建议”、“‘八五’稀土科技进展及‘九五’研究重点建议”及“90年代我国稀土科技新进展”等文章,收入国家计委稀土专题软科学基金和计委稀土专家组调研报告。另外还撰写了“面向21世纪稀有金属”、“我国稀有金属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参与编写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和“中国有色金属发展50年”等。获奖情况:曾获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家科委颁发的工业新产品奖和国家科学大会奖以及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和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等。

洪广言

1940年2月16日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研究至今。

1962~1972年从事稀土元素分离提取、稀土络合物的研究。参加包头矿的“451”会战和江西稀土矿中分离提取稀土的工艺实验。1971年首次用溶剂萃取法分离出99.9999%的高纯Y2O3。1972~1977年从事无机液体激光器的研究,首次研制出用稀土液体激光器作为光源的YJG1型激光微区光谱仪,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余成洲

1934年8月22日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乌拉尔工学院(现为国立乌拉尔工业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教授级高工。

历任课题组组长、室副主任、主任、院副总工程师。先后在稀土冶炼、稀土金属、稀土永磁、磁疗、贮氢材料、镍氢电池等6大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现担任国家“863”九五重中之重项目--镍氢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课题负责人,兼任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成员,全国稀土永磁协作网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部镍氢电池专家组成员、稀土协会理事、南开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

马鹏起

1936年11月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6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放射化工专业。同年分配到包钢冶金研究所工作。翌年改为冶金部包头冶金研究所,历任技术员、课题组长、湿法冶金研究室负责人。1971年研究了萃取计算理论应用于单一稀土的萃取分离工艺,实现了萃取过程中单一稀土元素的高纯度和高收率的统一,发表了“萃取计算及其应用”一文。

1975~1993年先后担任冶金部包头稀土研究院(原包头冶金研究所)副院长和院长。任职期间,主持过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科研项目。1993~1997年担任包头钢铁公司总工程师。1997年底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办了科工贸一体化的大漠稀土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 镛

1935年10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1年2月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和黄金学院稀有金属冶金专业,回国后先后担任核工业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长,核工业生产技术司副司长,中国宝原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总工程师兼中国核工业稀土公司总经理及中国核工业黄金开发办公室主任和中国核工业稀土应用开发办公室主任等职,历年兼任中国黄金学会首届理事、中国铀矿冶学会副秘书长,第二、第三届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稀土专家组(后为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成员。

曾天元

金属冶金专业,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工作至今,先后任该院稀冶室专业组长、副主任、主任、所长。

1962~1975年参加稀土萃取分离、稀土变价元素分离等试验研究;1975~1977年作为“技术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和参加“伯胺萃取法从包头矿中分离钍和混合稀土”试验,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7~1980年作为课题组副组长,主持和参加的“伯胺萃钍和硝酸钍制备”工业试验中,首次从包头稀土矿中分离出近百公斤放射性钍产品,并亲手操作钍产品的浓缩,该项目与同期合作组织参加的“伯胺萃取氯化稀土”工业试验,同获冶金部科技成果四等奖、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该成果被应用于独居石处理中钍的分离与提纯工业生产。

苏 锵

生于1931年7月15日,广东广州人。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48~1950年,中山大学化工系;1950~1952年,北京大学化工系;1952年院系调整至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研究工作至今已40余年。历任稀土研究室课题组组长和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任,发光学会副理事长,《稀土》、《化学学报》、《中国化学》、《无机化学报》、《应用化学》副主编和1989年第二届国际稀土光谱讨论会主席,1997年第三届国际F元素会议国际科学委员会会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共培养博士生9名,硕士生16名。1990年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World Scientific)出版Rare Earths Spectroscopy(稀土光谱)的英文论文集一本,1993年由河南科学出版社《稀土化学》专著一本,1994年主编《变价稀土元素化学与物理》会议论文集一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获钇—钡—铜—银—氧高温超导体的发明专利一项。

袁承业

有机化学家。浙江上虞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1955年获苏联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建立与领导了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解决了我国国防工业的急需。

70年代结合我国有色金属的综合利用研制成功分离稀土及钴镍的多种萃取剂。与合作者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进行“萃取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以后又用量子化学、分子力学、模式识别、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进行处理,从而将萃取剂化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与研究生在有机磷化学的基础研究方面获得很好的成果。

王淀佐

矿物加工及冶金专家。辽宁省锦县人。1934年3月23日出生。1961年中南工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发展了浮选理论,在矿物加工工程的研究中,系统分析浮选剂结构-性能关系,建立起浮选剂分子设计理论,用一系列定量判据和计算公式,并通过分子结构的“组装模型”对各基团预测计算组装设计特定用途的药剂;从理论上统一解释了硫化矿浮选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三大问题,在实践上发展了电化学控制及无捕收剂浮选;提出盐类矿物浮选的4条规则,推进了浮选理论的定量化和实用性;提出“粗粒效应”,丰富了细粒选矿理论。

黎乐民

化学家。广东电白人。1959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 1965年该校技术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早年研究配位化学和萃取化学,把两项滴定法推广应用到生成复杂萃合物的情况。1977年以后主要从事理论研究。系统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的电子结构,阐明其成键特征、相对论效应的作用以及稳定性规律。提出双层点电荷配位场模型与定义分子中原子和原子轨道的方法。提出从光谱数据直接求振动力常数的诱导自洽方法;用量子化学方法导出正弦型同系线性规律;对芬太尼类麻醉镇痛剂电子结构与药效找到较好的关联指数。发展了用密度泛函理论处理多重态结构的理论方法。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黎乐民

化学家。广东电白人。1959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 1965年该校技术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早年研究配位化学和萃取化学,把两项滴定法推广应用到生成复杂萃合物的情况。1977年以后主要从事理论研究。系统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的电子结构,阐明其成键特征、相对论效应的作用以及稳定性规律。提出双层点电荷配位场模型与定义分子中原子和原子轨道的方法。提出从光谱数据直接求振动力常数的诱导自洽方法;用量子化学方法导出正弦型同系线性规律;对芬太尼类麻醉镇痛剂电子结构与药效找到较好的关联指数。发展了用密度泛函理论处理多重态结构的理论方法。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李冠兴

核材料专家。1940年1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196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

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2厂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廉

周廉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专家。1940年3月出生于吉林省舒兰县。196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1969年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号召,调到宝鸡有色金属研究所工作;1979年,由教育部派往法国国家科学院进修,1982年回国;1984年起,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1994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8年,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和西研稀有金属新材料股份分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国家超导技术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低温工程材料委员会委员,国际钛会执委会委员和国际生物工程材料委员会委员等职。

肖纪美

材料科学家 1920年12月7日出生。材料科学家。湖南凤凰人。别名继美、 志新。1943年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1948年赴美留学,翌年获密苏里矿冶学院冶金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密苏里大学冶金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林登堡热处理公司、爱可产品公司及美国坩埚钢公司从事产品分析和科研工作。1957年回国,历任北京钢铁学院(后改名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物理学教授兼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合金钢、晶界吸附、脆溶沉淀、晶间腐蚀、断裂科学、氢损伤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发现了“氢致滞后塑性”现象,提出了反映缺口下应力腐蚀断裂韧性新参量,对钛合金氢致开裂及水溶液中应力腐蚀断裂的动态程,提出了氢损伤机理。 应用断裂力量,分析和解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许多重要断裂问题。

著有《金属的韧性和韧化》、《应力下的金属腐蚀》等;撰有《材料的失效分析,性能预测和结构设计》、《高强度钢水介质应力腐蚀研究》等论文200多篇。

周寿增

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金相热处理专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功能材料教研室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为北科大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并任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与磁性材料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会委员等。

赖兆添

1953 年 12 月生于江西省龙南县。 1977 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工碳素专业,长期从事稀土工业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尤其在稀土矿山的开发与管理、稀土矿开采工艺的改进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发展稀土深加工应用以及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的创建和正常动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9 年在《稀土》刊物上发表名为“稀土工业的降温与加热”的论文; 1989 年 12 月在《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专业家组调研报告汇编》中发表名为“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采现状与国家要采取的政策”的论文; 2003 年 12 月在《稀土信息》中发表论文“浅谈加强离子型稀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

1985~2000 年主持龙南稀土工业的开发与管理,首先提出“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龙南稀土工业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新建龙南稀土冶炼厂、龙南稀土金属材料厂,初步形成龙南稀土工业“开采——冶炼——应用”的体系;与科研单位合作,在龙南首次试验和推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地浸矿工艺。并于 2004 年 8 月在赣南稀土矿 D 级储量可靠程度研究中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习家辉

德国福特旺根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稀土农用网”创始人,中国农用稀土应用推广第二春发起人,“依农科技”创始人。依农科技企业法人。

2004年参与国家科委“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稀土应用工程”重大项目,“稀土农用新材料、新技术在西部地区的应用与示范”攻关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如何利用稀土为农业增产、增收、提质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百度百科“稀土人物”,“农用稀土”,“稀土农用”,“益植素”等词条创建人。

主要著作:《稀土在农业中的科学应用技术》《如何培育和打造你的员工》。

中国科学家分别住在哪里叫啥名字

大部分住在北京上海,中国工程院院士

艾兴▪陈福田▪陈懋章▪陈士橹▪陈一坚▪陈予恕▪崔国良▪丁衡高▪丁荣军▪董春鹏▪杜善义▪段正澄▪朵英贤▪范本尧▪冯培德▪甘晓华▪高伯龙▪高金吉▪顾国彪▪顾诵芬▪管德▪关杰▪关桥▪郭重庆▪郭东明▪郭孔辉▪何友声▪胡正寰▪黄崇祺▪黄瑞松▪黄文虎▪黄先祥▪黄旭华▪金东寒▪乐嘉陵▪李椿萱▪李鹤林▪李鸿志▪李明▪李培根▪李钊▪梁晋才▪林尚扬▪林忠钦▪林宗虎▪柳百成▪刘大响▪刘连元▪刘人怀▪刘怡昕▪刘永才▪刘友梅▪龙乐豪▪卢秉恒▪路甬祥▪陆元九▪马伟明▪孟执中▪闵桂荣▪潘健生▪潘镜芙▪戚发轫▪钱清泉▪饶芳权▪阮雪榆▪沈闻孙▪沈志云▪石屏▪宋文骢▪苏哲子▪孙敬良▪谭建荣▪唐长红▪唐任远▪涂铭旌▪屠善澄▪王浚▪汪顺亭▪王兴治▪王永志▪汪槱生▪王玉明▪王哲荣▪温俊峰▪吴有生▪谢友柏▪徐滨士▪徐德民▪徐志磊▪杨凤田▪杨绍卿▪杨士莪▪尹泽勇▪于本水▪臧克茂▪曾广商▪张炳炎▪张福泽▪张贵田▪张金麟▪张立同▪张彦仲▪赵煦▪钟掘▪钟群鹏▪钟志华▪周济▪周勤之▪朱能鸿▪朱英富▪朱英浩

贲德▪蔡鹤皋▪蔡吉人▪柴天佑▪陈鲸▪陈敬熊▪陈俊亮▪陈良惠▪陈志杰▪陈左宁▪戴浩▪邓中翰▪段宝岩▪范滇元▪方滨兴▪方家熊▪封锡盛▪高洁▪高文▪龚惠兴▪宫先仪▪龚知本▪郭桂蓉▪何德全▪何新贵▪胡光镇▪胡启恒▪黄培康▪姜景山▪姜文汉▪金国藩▪金怡濂▪李伯虎▪李德仁▪李德毅▪李国杰▪李乐民▪李三立▪李天初▪李同保▪李幼平▪梁骏吾▪林祥棣▪林永年▪凌永顺▪刘玠▪刘尚合▪刘永坦▪刘韵洁▪陆建勋▪卢锡城▪吕跃广▪马远良▪毛二可▪倪光南▪牛憨笨▪潘君骅▪潘云鹤▪沈昌祥▪宋健▪苏君红▪孙家广▪孙优贤▪孙玉▪孙忠良▪童志鹏▪汪成为▪王任享▪王天然▪王小谟▪王越▪王子才▪韦钰▪魏正耀▪魏子卿▪吴澄▪邬贺铨▪邬江兴▪吴曼青▪吴佑寿▪吴祖垲▪吾守尔.斯拉木▪许居衍▪徐扬生▪徐元森▪许祖彦▪薛鸣球▪杨士中▪姚骏恩▪叶铭汉▪叶尚福▪叶声华▪俞大光▪于全▪张光义▪张履谦▪张明高▪张乃通▪张锡祥▪张尧学▪张钟华▪赵伊君▪赵梓森▪郑南宁▪钟山▪周立伟▪周寿桓▪周仲义▪朱高峰▪庄松林

才鸿年▪曹湘洪▪陈丙珍▪陈景▪陈立泉▪陈清如▪陈祥宝▪陈蕴博▪崔昆▪戴永年▪丁传贤▪傅恒志▪付贤智▪干勇▪高从阶▪顾真安▪关兴亚▪何季麟▪侯芙生▪胡永康▪胡壮麒▪黄伯云▪姜德生▪江东亮▪金涌▪柯伟▪李大东▪李东英▪李冠兴▪李恒德▪李俊贤▪李龙土▪李言荣▪李正邦▪李正名▪刘伯里▪刘炯天▪刘业翔▪陆钟武▪毛炳权▪闵恩泽▪欧阳平凯▪钱旭红▪邱定蕃▪邱冠周▪桑凤亭▪沈德忠▪沈寅初▪师昌绪▪舒兴田▪孙传尧▪谭天伟▪唐明述▪屠海令▪王淀佐▪王国栋▪王海舟▪王静康▪汪燮卿▪汪旭光▪王一德▪王泽山▪王震西▪魏可镁▪翁宇庆▪武胜▪吴慰祖▪吴以成▪徐承恩▪徐德龙▪徐更光▪徐惠彬▪徐匡迪▪徐南平▪薛群基▪严东生▪杨启业▪殷国茂▪殷瑞钰▪余永富▪袁晴棠▪袁渭康▪曾苏民▪张国成▪张生勇▪张寿荣▪张文海▪张兴栋▪张耀明▪赵连城▪赵振业▪周光耀▪周克嵩▪周廉▪周玉▪朱永濬▪邹竞▪左铁镛

安继刚▪陈清泉▪岑可法▪常印佛▪陈念念▪陈森玉▪陈毓川▪杜祥琬▪多吉▪樊明武▪范维澄▪范维唐▪傅依备▪古德生▪顾金才▪顾心怿▪韩大匡▪韩英铎▪何多慧▪何继善▪洪伯潜▪胡见义▪胡思得▪黄其励▪蒋洪德▪金庆焕▪康玉柱▪雷清泉▪李立浧▪李庆忠▪李晓红▪李焯芬▪梁维燕▪刘宝琛▪刘广志▪罗平亚▪马永生▪毛用泽▪倪维斗▪潘垣▪潘自强▪裴荣富▪彭士禄▪彭苏萍▪彭先觉▪钱皋韵▪钱鸣高▪钱绍钧▪乔登江▪秦裕琨▪邱爱慈▪邱中建▪阮可强▪沈国荣▪沈忠厚▪苏万华▪苏义脑▪孙承纬▪孙龙德▪孙玉发▪唐西生▪汤中立▪童晓光▪万元熙▪王德民▪王思敬▪王仲奇▪闻雪友▪翁史烈▪鲜学福▪谢和平▪谢克昌▪徐大懋▪徐銤▪许绍燮▪薛禹胜▪杨奇逊▪杨裕生▪叶奇蓁▪衣宝廉▪于俊崇▪于润沧▪余贻鑫▪袁亮▪袁士义▪岳光溪▪曾恒一▪翟光明▪张光斗▪张铁岗▪张信威▪张勇传▪张玉卓▪张宗祜▪赵文津▪赵宪庚▪郑健超▪郑绵平▪周邦新▪周世宁▪周守为▪周永茂

曹楚生▪陈厚群▪陈吉余▪陈肇元▪陈志恺▪程泰宁▪崔俊芝▪崔恺▪戴复东▪董石麟▪范立础▪方秦汉▪冯叔瑜▪傅熹年▪葛修润▪龚晓南▪关肇邺▪韩其为▪何华武▪何镜堂▪黄卫▪黄熙龄▪江欢成▪江亿▪雷志栋▪李道增▪李圭白▪李建成▪李玶▪李猷嘉▪梁文灏▪梁应辰▪廖振鹏▪林元培▪刘建航▪刘加平▪刘经南▪刘先林▪龙驭球▪卢耀如▪罗绍基▪吕志涛▪马国馨▪马洪琪▪马克俭▪茆智▪孟兆祯▪缪昌文▪宁津生▪欧进萍▪钱七虎▪钱正英▪秦顺全▪任南琪▪容柏生▪沙庆林▪沈世钊▪沈祖炎▪施仲衡▪孙伟▪谭靖夷▪王超▪王光远▪王浩▪王家耀▪王景全▪王梦恕▪王瑞珠▪王小东▪魏敦山▪文伏波▪吴良镛▪吴中如▪项海帆▪谢礼立▪谢世楞▪许其凤▪杨秀敏▪杨永斌▪叶可明▪曾庆元▪张超然▪张建云▪张杰▪张锦秋▪张祖勋▪赵国藩▪郑皆连▪郑守仁▪郑颖人▪郑哲敏▪钟登华▪钟训正▪周丰峻▪周福霖▪周干峙▪周镜▪周君亮▪周绪红▪朱伯芳▪邹德慈

蔡道基▪陈克复▪陈联寿▪丁德文▪丁一汇▪段宁▪方国洪▪郝吉明▪侯保荣▪侯立安▪季国标▪蒋士成▪金鉴明▪金翔龙▪李泽椿▪刘鸿亮▪伦世仪▪孟伟▪潘德炉▪庞国芳▪钱易▪瞿金平▪曲久辉▪任阵海▪石碧▪孙宝国▪孙晋良▪孙铁珩▪汤鸿霄▪唐孝炎▪王如松▪王文兴▪魏复盛▪谢剑平▪许健民▪徐祥德▪姚穆▪郁铭芳▪袁业立▪张全兴▪张懿▪周国泰▪周翔

陈焕春▪陈剑平▪陈温福▪陈宗懋▪程顺和▪戴景瑞▪邓秀新▪范云六▪方智远▪冯宗炜▪傅廷栋▪盖钧镒▪官春云▪管华诗▪郭予元▪侯锋▪蒋亦元▪康绍忠▪雷霁霖▪李坚▪李宁▪李佩成▪李文华▪李玉▪林浩然▪刘大钧▪刘守仁▪刘兴土▪刘秀梵▪刘旭▪刘筠▪卢良恕▪罗锡文▪马建章▪麦康森▪南志标▪任继周▪荣廷昭▪山仑▪沈国舫▪石元春▪石玉林▪束怀瑞▪宋湛谦▪孙九林▪唐启升▪汪懋华▪王明庥▪吴孔明▪吴明珠▪夏咸柱▪向仲怀▪辛世文▪熊远著▪旭日干▪徐洵▪颜龙安▪尹伟伦▪喻树迅▪余松烈▪于振文▪袁隆平▪曾士迈▪张福绥▪张改平▪张启发▪张齐生▪张子仪▪赵法箴▪周开达▪朱英国▪朱有勇-康乐

安静娴▪巴德年▪曹雪涛▪陈灏珠▪陈洪铎▪陈冀胜▪陈君石▪陈赛娟▪陈香美▪陈亚珠▪陈肇隆▪陈志南▪程京▪程莘农▪程书钧▪程天民▪池志强▪丛斌▪戴克戎▪丁健▪樊代明▪范上达▪付小兵▪高润霖▪葛宝丰▪顾健人▪顾玉东▪郭应禄▪郝希山▪洪涛▪侯惠民▪侯云德▪胡亚美▪胡之璧▪黄志强▪郎景和▪李春岩▪李大鹏▪黎介寿▪李兰娟▪李连达▪李载平▪廖万清▪刘昌孝▪刘德培▪刘彤华▪刘耀▪刘玉清▪刘志红▪陆道培▪卢世璧▪彭司勋▪秦伯益▪邱贵兴▪邱蔚六▪阮长耿▪桑国卫▪沈倍奋▪沈家祥▪沈渔邨▪沈祖尧▪盛志勇▪石学敏▪史轶蘩▪孙燕▪唐希灿▪汤钊猷▪王红阳▪王琳芳▪王澍寰▪王威琪▪王学浩▪王永炎▪王正国▪王振义▪王忠诚▪闻玉梅▪吴德昌▪吴天一▪吴咸中▪吴以岭▪夏家辉▪项坤三▪肖碧莲▪肖培根▪谢立信▪徐建国▪杨宝峰▪杨胜利▪姚新生▪于德泉▪于金明▪俞梦孙▪俞永新▪袁国勇▪曾溢滔▪詹启敏▪张伯礼▪张涤生▪张金哲▪张心湜▪张运▪赵铠▪甄永苏▪郑树森▪钟南山▪钟世镇▪周宏灏▪周后元▪周良辅▪朱晓东▪庄辉

巴德年▪陈清泉▪程天民▪杜祥琬▪傅志寰▪郭重庆▪郭桂蓉▪何继善▪胡文瑞▪蒋士成▪金鉴明▪李东英▪李京文▪刘德培▪刘玠▪刘人怀▪刘源张▪卢良恕▪陆佑楣▪栾恩杰▪罗绍基▪钱七虎▪饶芳权▪沈荣骏▪孙永福▪王安▪王基铭▪王礼恒▪王陇德▪汪应洛▪王玉普▪王众托▪徐滨士▪徐匡迪▪许庆瑞▪徐寿波▪叶可明▪殷瑞钰▪袁晴棠▪翟光明▪张寿荣▪赵晓哲▪郑静晨▪郑南宁▪朱高峰▪朱晓东

辛氏来源,历史上的名人,人口数量,族谱

基本介绍 才[才,读音作cái(ㄘㄞˊ)]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较广,今辽宁清原,内蒙古乌海,天津武清,河北乐亭、围场、辛集,山西太原,陕西韩城,湖北老河口,安徽贵池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锡伯族、傈僳族有此姓。明代有才俊,昌黎人,宣德中任高邮州判;又有才宽,天顺进士,兵部尚书;清代有才瑞,任邯郸县教谕。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帝王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第二个渊源 源于方氏,出自明朝大宁太守方宽,属于帝王赐字改姓为氏。与著名明朝大儒方孝儒处在同一时期的明朝大宁太守方宽,是明成祖朱棣的爱将,他曾随朱棣南征,多次在战斗中救驾。朱棣因方孝儒忠贞于建文帝,大怒而诛戮方孝儒十族,气头上还下旨要杀尽天下方氏人。在当年明朝行文中,方字被写成“房”字缺一点(上尸下方,笔者的计算机字库里没有该字,读音为shī),意为方氏的尸体,这是出于明成祖对方孝儒等人不屈从自己的仇恨,因而对方氏族人大加贬嫌。但朱棣又十分珍爱自己的爱将方宽,为免方宽被误杀,特改赐方宽姓“才”,方宽后来官至兵部尚书。 第三个渊源 源于柴氏,出自五代后周世宗柴荣的后裔,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据家谱文献《才氏家谱》记载,才氏与岳氏有不共戴天之仇。该支才氏的族源是五代时期的后周皇帝世宗柴荣,谥睿武孝文皇帝。其后代世袭的梁王柴桂,当年被岳飞枪挑而亡,即是《才氏家谱》中记载的始祖。 第四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 第五个渊源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保安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才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才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 才姓始于公元十四世纪明朝时期,方希贤更名为“才隐士”时起。方希贤系方孝孺(又名方子才)之孤子,避难时以父名最后字“才”为姓,以“隐士”为名。即才氏始祖。 迁徙分布 才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帝三百二十六位,以昌黎、辽东为郡望。 今才氏族人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江苏、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等省,尤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四省区为多,约占全国才氏人口的70%以上。 历史名人 才 宽 (公元?~1509年),字汝栗;北直迁安人(今河北迁安)。著名明朝兵部尚书。才宽,明成化中期进士。明弘治中期任知西安府,时惠民礼下,其治坦阔。遇事裁决如响,不较小过,民思慕之。明正德初年为河南左布政使,任上器度闳阔,遇事裁答无滞。后以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后改兵部左侍郎兼副都御史,后升工部尚书,总制陕西三边军务。才宽好野战,不拘阵略。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鞑靼亦思马之子小王子犯延绥,值火筛在套,才宽率师由兴武营击之,斩首数十级,乘胜深入时忽中流失,遂战死于花马池。明武宗朱厚燳闻知后,赐其子为百户,锦衣卫世袭。 才 俊 (生卒年待考),昌黎人。著名明宣德中期高邮判官。 才树德 (公元1934~今),辽宁义县人。著名地方财会工作者。1953年于锦州会计学校毕业,以后通过自学已达到大学本科水平。从事财会工作近四十年,曾任出纳员、会计员、核算员、副科长、科长,现任金城造纸总厂副总会计师兼财务处第一处长。1988年被评为高级会计师。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肯于勤奋学习,努力钻研财务会计、成本理论,不断探索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财务改革,并注意总结经验。曾多次拟定财务收支、成本计算和资金管理等规章制度,组建账目,设计凭证报表。推行全面经济核算效果明显。紧紧围绕本厂实际推广应用“目标成本”、“ABC管理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先后获省市二、三等成果奖,并撰写论文曾在《中国城市金融》、《财会信息》等刊物上刊登。 才 军 (公元1946~今),藏族;青海囊谦人。著名地方公务员。青海省囊谦县文教局局长。他于1965年8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关心、爱护学生,长年为学生理发、晒被子、洗衣服,带领学生挖蕨麻补助伙食,学生断了口粮,他就拿出自己的粮食给学生吃。 1984年担任文教局局长以来,为办好囊谦县的教育事业,使更多的学龄儿童入学,十四年如一日,跑遍全国各地,从国家教委、山东平度、省各有关部门以及外籍藏胞处,利用各种机会、多种渠道争取资金建设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学校的设点布局日趋合理,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全县中小学在校生由1982年的一千零九十二人发展到1997年的三千八百七十二名,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2%提高到39.3%,为县教育的长足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他先后四次被省政府、省教委、州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1998年5月被青海省政府授予扫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才庆龙 (公元1979~今),黑龙江拜泉人,著名电机设计工程师。 才尚周 (公元1937~今),河北乐亭人。著名地质水文工作者。高级工程师,现任副处长。 1959~1962年和1962~1964年,分别参加编写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普查最终报告》与《大庆炼油厂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最终报告》。 1965~1968年,在出国援越中主持编写了《越南XX号公路大型桥梁基础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1977~1981年,参加编写了流津市地面沉降水文工程地质勘查中间性报告》。 1982~1985年和1986~1990年,分别主持编写了“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队各年度的工作总结”、“大津市地矿局各年度的地矿”、“会议报告”。曾撰写十一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华北地质经济管理通讯》和地矿部政法司主办的《地矿政策调研》。 才淑英 (公元1937~今),山东泰安人。著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高级工程师。 才居正 (公元1938~今),艺名昌乐山人;祖籍河北乐亭,后改为永乐山人。高级书法师。任职于河北省乐亭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才起男 (公元1939~今),辽宁锦西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 才鸿年 (公元1940~今),满族、锡伯族混血;北京人。著名金属材料专家。 才汝成 (公元1941~今),河北昌黎人。著名石油工业工作者。胜利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才晓予 (公元1930~1997),吉林长春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经济学专家。 才仁那 (公元1954~今),藏族;西藏比如人。著名地方医务工作者。 才立刚 (公元1954~今),吉林长春人。著名地方医务工作者。 才利民 (公元1955~今),满族;河北宽城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 才可夫 (公元1956~今),河南安阳人。著名石油工业专家。 才化冰 (公元1961~今),黑龙江宾县人。著名职业教育家。大庆职工大学基础部副教授。 才 华 (公元1969~今),北京市人。著名律师工作者。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主任。 才 卓 (公元1978~今),吉林省吉林市人。1997年吉林市高考文科第一名,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上海社科院法学硕士,上海著名律师 才为 (公元1981~今,)山东德州人。非著名房地产人士。 才君 (公元1982~今)吉林省长春市人,安全技术顾问。 才德昊 (公元1983年~ )祖籍辽宁省锦州市,太祖爷爷为张学良将军的一级武官。“全国青少年外语记者选拔活动”最佳评论员、 “高校外语教师研修基地优秀学员”,东北师范大学2006级“2+3”硕士研究生,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办公室秘书。

谁知道工程类知名专家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2人)

丁衡高 于本水 马伟明 尹泽勇 王 浚 王永志 王玉明 王兴治 王哲荣

乐嘉陵 冯培德 卢秉恒 石 屏 艾 兴 龙乐豪 关 杰 关 桥 刘怡昕

刘人怀 刘大响 刘友梅 刘兴洲 孙敬良 朱英浩 朱能鸿 朵英贤 阮雪榆

闵桂荣 何友声 吴有生 宋文骢 张立同(女) 张彦仲 张炳炎 张贵田

张福泽 李 钊 李 明 李培根 李鸿志 李椿萱 李鹤林 杜善义 杨士莪

汪槱生 汪顺亭 沈志云 沈闻孙 苏哲子 陆元九 陈懋章 陈一坚 陈士橹

陈予恕 陈先霖 陈秉聪 周 济 周勤之 孟执中 屈梁生 林宗虎 林尚扬

范本尧 姚福生 柳百成 胡正寰 赵 煦 钟 掘(女) 钟志华 钟群鹏

饶芳权 唐任远 徐玉如 徐志磊 徐滨士 徐德民 涂铭旌 郭孔辉 郭重庆

钱学森 钱清泉 顾国彪 顾诵芬 高伯龙 高金吉 屠基达 屠善澄 崔国良

戚发轫 梁晋才 黄文虎 黄先祥 黄旭华 黄崇祺 黄瑞松 曾广商 温俊峰

谢友柏 路甬祥 管 德 潘健生 潘镜芙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6人)

马远良 方家熊 方滨兴 毛二可 牛憨笨 王 越 王大珩 王子才 王小谟

王天然 王任享 韦 钰(女) 卢锡城 叶声华 叶尚福 叶铭汉 刘 玠

刘永坦 刘尚合 刘韵洁 孙 玉 孙优贤 孙忠良 孙家广 庄松林 朱高峰

许居衍 许祖彦 邬江兴 邬贺铨 何新贵 何德全 吴 澄 吴佑寿 吴祖垲

宋 健 张乃通 张光义 张明高 张直中 张钟华 张锡祥 张履谦 李三立

李乐民 李幼平 李同保 李伯虎 李国杰 李德仁 李德毅 杨士中 汪成为

沈昌祥 苏君红 陆建勋 陈 鲸 陈火旺 陈左宁(女) 陈良惠 陈俊亮

陈敬熊 陈德仁 周立伟 周仲义 周寿桓 周炯盘 林永年 林祥棣 罗沛霖

范滇元 郑南宁 金怡濂 金国藩 俞大光 贲 德 姚骏恩 姜文汉 姜景山

宫先仪 封锡盛 胡光镇 胡启恒(女) 赵梓森 赵伊君 钟 山 倪光南

凌永顺 徐元森 柴天佑 郭桂蓉 高 洁 梁骏吾 黄尚廉 黄培康 龚知本

龚惠兴 童志鹏 蔡吉人 蔡鹤皋 潘云鹤 潘君骅 薛鸣球 戴 浩 魏子卿

魏正耀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2人)

丁传贤 干 勇 才鸿年 毛炳权 王一德 王国栋 王泽山 王淀佐 王静康(女) 王震西 左铁镛 关兴亚 刘业翔 刘伯里 孙传尧 师昌绪 朱永浚

江东亮 闵恩泽 严东生 何季麟 余永富 吴以成 吴慰祖 张文海 张寿荣

张国成 张耀明 时铭显 李大东 李东英 李正名 李正邦 李龙土 李俊贤

李冠兴 李恒德 杨启业 杨锦宗 汪燮卿 汪旭光 沈寅初 沈德忠 邱定蕃

邵象华 邹 竞(女) 陆钟武 陈 景 陈丙珍(女) 陈立泉 陈国良

陈清如 陈蕴博 周 廉 周光耀 欧阳平凯 武 胜 金 涌 侯芙生

侯祥麟 柯 伟 胡永康 胡壮麒 赵连城 赵振业 闻立时 唐明述 徐匡迪

徐更光 徐承恩 徐南平 徐德龙 桑凤亭 殷国茂 殷瑞钰 袁晴棠(女)

袁渭康 顾真安 高从堦 崔 昆 曹湘洪 黄伯云 黄培云 傅恒志 曾苏民

舒兴田 董海山 谢克昌 雷廷权 薛群基 戴永年 魏可镁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3人)

于润沧 毛用泽 王仲奇 王思敬 王德民 古德生 叶奇蓁 乔登江 刘广志

刘宝琛 多 吉 孙才新 孙玉发 孙承纬 安继刚 朱光亚 朱建士 汤中立

衣宝廉 许绍燮 阮可强 何多慧 何继善 余贻鑫 张光斗 张宗祜 张信威

张勇传 张铁岗 李焯芬 李庆忠 杜祥琬 杨奇逊 杨裕生 沈国荣 沈忠厚

苏义脑 邱中建 邱爱慈(女) 陈毓川 陈念念 陈清泉 陈森玉 岑可法

周世宁 周永茂 周邦新 罗平亚 范维唐 范维澄 郑健超 郑绵平 金庆焕

洪伯潜 胡见义 胡思得 赵仁恺 赵文津 闻雪友 倪维斗 唐西生 徐大懋

徐旭常 秦裕琨 翁史烈 袁士义 钱绍钧 钱鸣高 钱皋韵 顾心怿 顾金才

常印佛 康玉柱 梁维燕 黄其励 傅依备 彭士禄 彭先觉 曾恒一 童晓光

蒋洪德 谢和平 韩大匡 韩英铎 韩德馨 雷清泉 翟光明 裴荣富 鲜学福

樊明武 潘 垣 潘自强 薛禹胜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3人)

马国馨 马洪琪 文伏波 方秦汉 王 浩 王光远 王家耀 王梦恕 王景全

王瑞珠 冯叔瑜 卢耀如 叶可明 宁津生 龙驭球 关肇邺 刘先林 刘建航

刘经南 刘济舟 吕志涛 孙 伟(女) 朱伯芳 江 亿 江欢成 许其凤

何镜堂 吴中如 吴良镛 张 杰 张在明 张祖勋 张超然 张锦秋(女)

张蔚榛 李 玶 李猷嘉 李圭白 李道增 杨秀敏 沈世钊 沈祖炎 沙庆林

邹德慈 陈 新 陈吉余 陈志恺 陈明致 陈厚群 陈肇元 周 镜 周干峙

周丰峻 周君亮 周福霖 孟兆祯 林元培 林俊德 欧进萍 罗绍基 范立础

郑守仁 郑皆连 郑哲敏 郑颖人 茆 智 施仲衡 赵国藩 钟训正 项海帆

容柏生 徐乾清 钱七虎 钱正英(女) 崔俊芝 曹楚生 梁文灏 梁应辰

黄熙龄 傅熹年 曾庆元 程泰宁 葛修润 董石麟 谢世楞 谢礼立 谢鉴衡

韩其为 廖振鹏 谭靖夷 潘家铮 戴复东 魏敦山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35人)

丁一汇 丁德文 王文兴 任阵海 伦世仪 刘鸿亮 孙晋良 孙铁珩 朱尊权

汤鸿霄 许健民 张 懿(女) 李泽椿 陈克复 陈联寿 周 翔(女)

周国泰 季国标 郁铭芳 金翔龙 金鉴明 侯保荣 姚 穆 段镇基 郝吉明

唐孝炎(女) 徐 洵(女) 袁业立 钱 易(女) 顾夏声 梅自强

蒋士成 蔡道基 潘德炉 魏复盛

七、农业学部(59人)

山 仑 马建章 尹伟伦 方智远 王 涛(女) 王明庥 冯宗炜 卢良恕

石元春 石玉林 任继周 关君蔚 刘 筠 刘大钧 刘守仁 刘更另 刘秀梵

向仲怀 孙九林 旭日干 朱英国 余松烈 吴明珠(女) 宋湛谦 张子仪

张齐生 张福绥 李文华 李佩成 束怀瑞 汪懋华 沈国舫 沈荣显 辛世文

陈宗懋 陈俊愉 陈焕春 周开达 官春云 林浩然 范云六(女) 侯 锋

荣廷昭 赵法箴 唐启升 夏咸柱 袁隆平 郭予元 盖钧镒 傅廷栋 曾士迈

曾德超 程顺和 董玉琛(女) 蒋亦元 雷霁霖 熊远著 管华诗 戴景瑞

八、医药卫生学部(101人)

于维汉 于德泉 巴德年 王澍寰 王士雯(女) 王正国 王永炎 王红阳(女) 王忠诚 王威琪 王振义 王琳芳(女) 卢世璧 史轶蘩(女)

石学敏 刘 耀 刘玉清 刘彤华(女) 刘志红(女) 刘昌孝 刘耕陶

刘德培 孙 燕 安静娴(女) 庄 辉 朱晓东 池志强 汤钊猷 阮长耿

吴天一 吴阶平 吴咸中 吴德昌 张 运 张心湜 张伯礼 张金哲 张涤生

李兰娟(女) 李连达 李春岩 李载平 李瑞麟 杨胜利 沈倍奋(女)

沈家祥 沈渔邨(女) 肖培根 肖碧莲(女) 邱蔚六 陆道培 陈灏珠

陈亚珠(女) 陈君石 陈洪铎 陈赛娟(女) 陈冀胜 周后元 周宏灏

范上达 郑树森 侯云德 侯惠民 俞永新 俞梦孙 姚新生 洪 涛 胡之璧(女) 胡亚美(女) 赵 铠 郝希山 钟世镇 钟南山 闻玉梅(女)

项坤三 唐希灿 夏家辉 桑国卫 秦伯益 翁心植 郭应禄 顾玉东 顾健人

高守一 高润霖 曹雪涛 盛志勇 黄志强 黄翠芬(女) 彭司勋 曾溢滔

程莘农 程书钧 程天民 葛宝丰 谢立信 甄永苏 樊代明 黎介寿 黎磊石

戴尅戎

九、工程管理学部(39人,其中28人来自其它学部)

巴德年 王礼恒 王众托 王基铭 卢良恕 叶可明 刘 玠 刘人怀 刘源张

刘德培 孙永福 朱晓东 朱高峰 何继善 张寿荣 李东英 李京文 杜祥琬

汪应洛 沈荣骏 陆佑楣 陈清泉 罗绍基 郑南宁 金鉴明 饶芳权 徐匡迪

徐寿波 徐滨士 殷瑞钰 袁晴棠(女) 郭重庆 郭桂蓉 钱七虎 傅志寰

程天民 蒋士成 翟光明 潘家铮

姓氏 才 是不是稀有姓氏?

应该算的.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帝王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才氏为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之后”。

重黎是颛顼之子,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姬静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司马氏由于犯了错误(今已不可考是何错),被皇帝下令满门抄斩。为了保住家族的血脉,忠心的管家就偷偷的把主人的七个儿子用箩筐挑着逃至河北昌黎安家落户,为躲避朝廷的追杀改姓为才氏,所以才氏共分为七门。而那个管家就被认定为这一族的祖先了。

该支才氏人口不众,因此该族有个铁族规:同姓不婚。

第二个渊源:源于方氏,出自明朝大宁太守方宽,属于帝王赐字改姓为氏。

与著名明朝大儒方孝儒处在同一时期的明朝大宁太守方宽,是明成祖朱棣的爱将,他曾随朱棣南征,多次在战斗中救驾。朱棣因方孝儒忠贞于建文帝,大怒而诛戮方孝儒十族,气头上还下旨要杀尽天下方氏人。在当年明朝行文中,方字被写成“房”字缺一点(上尸下方,笔者的计算机字库里没有该字,读音为shī),意为方氏的尸体,这是出于明成祖对方孝儒等人不屈从自己的仇恨,因而对方氏族人大加贬嫌。

但朱棣又十分珍爱自己的爱将方宽,为免方宽被误杀,特改赐方宽姓“才”,方宽后来官至兵部尚书。

在方宽的后代中,到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又出了个骁勇的武将才宽,官至西安总兵,后在与鞑靼作战时,在花马池(今甘肃张掖)被大太监刘谨的爪牙曹雄出卖,陷入重围战死。

由于有刘谨的庇护,曹雄不仅没被处分,反升了官。为了推卸罪责,刘谨还要反诬论治已经牺牲了的才宽之罪,于是才宽的族人分散逃避,一支逃至辽东半岛,还有一支流落到江南,后改姓为“施”。

据《澎湖县志》记载,才宽的施氏后裔中,在清朝初期出了个收复台湾的施琅。施琅后去北京为官,留在台湾澎湖的一支施氏族人怕郑氏族人报复,又改回姓氏为才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柴氏,出自五代后周世宗柴荣的后裔,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据《才氏家谱》记载,才氏与岳氏有不共戴天之仇。本支才氏的族源是五代时期的后周皇帝世宗柴荣,谥睿武孝文皇帝。其后代世袭的梁王柴桂,当年被岳飞枪挑而亡,即是《才氏家谱》中记载的始祖。直到北宋后期,柴荣的后代柴进,因家有丹书铁券而订招天下客,后柴进造反入梁山,为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十的首领,其家族因此被北宋朝廷满门抄斩,柴进家族人仅逃出三人,其中俩人跑逃到东北,一人逃至山东,为了避祸,其后裔子孙皆改柴氏为谐音的才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满族、保安族、僳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才氏。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才氏族人分布较广,人口约五十九万余,占全国人口0.00037%,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江苏、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等省,尤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四省区多此姓,约占全国才氏人口的77%。

[编辑本段]郡望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至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昌黎郡:昌黎郡是在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逐渐形成的。自三国曹魏于正始五年(公元244年)设置辽东属国,后改为昌黎郡,辖境相当于今辽宁辽河以西大凌河中下游及小凌河流域地区。至隋朝初期,以昌黎(今辽宁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设有昌黎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昌黎县一带。隋、唐两朝在卢龙县境内。大辽国时期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大金国时期为昌黎县。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才 宽:(公元?~1509年),字汝栗;北直迁安人(今河北迁安)。著名明朝兵部尚书。

才宽,明成化中期进士。

明弘治中期任知西安府,时惠民礼下,其治坦阔。遇事裁决如响,不较小过,民思慕之。

明正德初年为河南左布政使,任上器度闳阔,遇事裁答无滞。后以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后改兵部左侍郎兼副都御史,后升工部尚书,总制陕西三边军务。

才宽好野战,不拘阵略。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鞑靼亦思马之子小王子犯延绥,值火筛在套,才宽率师由兴武营击之,斩首数十级,乘胜深入时忽中流失,遂战死于花马池。

明武宗朱厚燳闻知后,赐其子为百户,锦衣卫世袭。

才 俊:(生卒年待考),昌黎人。著名明宣德中期高邮判官。

才树德:(公元1934~今),辽宁义县人。著名地方财会工作者。

1953年于锦州会计学校毕业,以后通过自学已达到大学本科水平。

从事财会工作近四十年,曾任出纳员、会计员、核算员、副科长、科长,现任金城造纸总厂副总会计师兼财务处第一处长。1988年被评为高级会计师。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肯于勤奋学习,努力钻研财务会计、成本理论,不断探索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财务改革,并注意总结经验。曾多次拟定财务收支、成本计算和资金管理等规章制度,组建账目,设计凭证报表。推行全面经济核算效果明显。

紧紧围绕本厂实际推广应用“目标成本”、“ABC管理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先后获省市二、三等成果奖,并撰写论文曾在《中国城市金融》、《财会信息》等刊物上刊登。

才 军:(公元1946~今),藏族;青海囊谦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青海省囊谦县文教局局长。

他于1965年8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关心、爱护学生,长年为学生理发、晒被子、洗衣服,带领学生挖蕨麻补助伙食,学生断了口粮,他就拿出自己的粮食给学生吃。

1984年担任文教局局长以来,为办好囊谦县的教育事业,使更多的学龄儿童入学,十四年如一日,跑遍全国各地,从国家教委、山东平度、省各有关部门以及外籍藏胞处,利用各种机会、多种渠道争取资金建设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学校的设点布局日趋合理,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全县中小学在校生由1982年的一千零九十二人发展到1997年的三千八百七十二名,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2%提高到39.3%,为县教育的长足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他先后四次被省政府、省教委、州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1998年5月被青海省政府授予扫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3

才尚周:(公元1937~今),河北乐亭人。著名地质水文工作者。

高级工程师,现任副处长。

1959~1962年和1962~1964年,分别参加编写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普查最终报告》与《大庆炼油厂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最终报告》。

1965~1968年,在出国援越中主持编写了《越南XX号公路大型桥梁基础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1977~1981年,参加编写了流津市地面沉降水文工程地质勘查中间性报告》。

1982~1985年和1986~1990年,分别主持编写了“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队各年度的工作总结”、“大津市地矿局各年度的地矿”、“会议报告”。

曾撰写十一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华北地质经济管理通讯》和地矿部政法司主办的《地矿政策调研》。

才淑英:(公元1937~今),山东泰安人。著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高级工程师。

才居正:(公元1938~今),艺名昌乐山人;祖籍河北乐亭,后改为永乐山人。高级书法师。任职于河北省乐亭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才起男:(公元1939~今),辽宁锦西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

才鸿年:(公元1940~今),满族、锡伯族混血;北京人。著名金属材料专家。

才汝成:(公元1941~今),河北昌黎人。著名石油工业工作者。胜利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才晓予:(公元1930~1997),吉林长春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经济学专家。

才仁那:(公元1954~今),藏族;西藏比如人。著名地方医务工作者。

才立刚:(公元1954~今),吉林长春人。著名地方医务工作者。

才利民:(公元1955~今),满族;河北宽城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

才可夫:(公元1956~今),河南安阳人。著名石油工业专家。

才化冰:(公元1961~今),黑龙江宾县人。著名职业教育家。大庆职工大学基础部副教授。

才 华:(公元1969~今),北京市人。著名律师工作者。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主任。

才 卓:(公元1978~今),吉林省吉林市人。1997年吉林市高考文科第一名,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上海社科院法学硕士,上海著名律师

才 卓 1956-今 吉林省吉林市人 国家一级研究员 玉米专家顾问组成员 国家玉米工程中心主任

才为: (公元1981~今,)山东德州人。非著名房地产人士。

《才鸿年》的内容先讲解到这里了,综上所述,投资理财有风险,如果你在投资过程中有哪些疑问,可以在下方留意,我们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