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破产的简单介绍

sddy008 干货分享 2022-11-17 98 2

本篇文章主题关于《尚德破产》,想要学习股票投资知识,可以收藏美盛财富通,为你带来实用的金融投资知识。

文章目录导航:

37岁创业,42岁身价百亿,从首富到破产,仅8年时间

在商界变迁史上,登上过中国首富之位的人不在少数,有人依旧活跃,而有人已经黯淡。施正荣,一位聚集万千荣耀于一身的人,他成功很快,失败也很快,最辉煌的时候,他是中国首富,而最失意的时候,他企业破产,身价归零。

2005年,是施正荣迎来了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他一手创办的无锡尚德成功上市了,在那一年,施正荣也成为了新一任大陆首富,身价达到了23.13亿美元,合计人民币约186亿元。从此之后,施正荣的成功事迹被大肆报道,甚至被外媒追捧为“拯救地球50人”。

然而,2013年3月20日,也是施正荣无法忘记的一天,因为那一天,尚德被法院正式裁定为实施破产重整,企业败局已定,施正荣也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从大起到大落,短短8年的时间,施正荣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施正荣能够成功,得益于他掌握了一项先进技术,就是太阳能电池技术。早年,施正荣留学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2002年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施正荣的国籍也改为澳大利亚了,不过,在2000年,37岁的施正荣带着技术和40万美元的薪水,回到了国内,开始了创业。在各方的支持下,成功创办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2002年,企业正式投入生产,可是,一开始并没有那么美好,生产出的产品卖不出去。可以说,在一开始,作为海归博士的施正荣,在国内的发展还是顺风顺水的,所以,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中,取得成功。

在几经尝试之后,施正荣找出了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很快,产品也卖出去了,也逐渐有了效益。2004年,尚德产值翻了十倍,利润接近2000万美元,逐渐在行业内小有名气,而且,当 时尚 德在业内,应该算是一枝独秀。

那时候,能够掌握先进光伏技术的人并不是很多,市场还处于空白期,再加上,尚德获得了多方的支持,成功来的很快。在创业5年之后,尚德就上市了,并且还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前三强,那时候,42岁的施正荣是一个耀眼的明星。

在成为首富之后,坊间曾传闻,施正荣直言“自己以后不会再想着赚钱,而只花钱”。在有了财富之后,施正荣的生活也变得很奢侈,他出手阔绰的买下豪车,去国外参加活动,也是直接包下飞机。

这一切看起来也很符合富豪的派头,而在成功之后,令施正荣没有想到的是,危机很快也来了。每个行业在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定瓶颈期,在一开始,尚德也确实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可是,在成功之后,尚德并没有趁势继续发展,而是脚步放缓了。

随后,被后来者居上,行业中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同行,很快超越了尚德。而已经失去优势的尚德,想要继续保住之前的行业地位,也是难上加难了,最终走上了破产这条路,而施正荣也从高处跌落了。

施正荣在短时间中,创造了巨额的财富神话,但是又以几乎同样的速度跌至谷底,财富来的快,去的也快。而施正荣也并未被彻底打败,时隔六年,施正荣再次登上胡润百富榜,身价为25亿。

这样的身价,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高不可攀了,不过,和施正荣巅峰时期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江苏穷小子成首富后,请保镖、买10多辆豪车,花126万包机去开会

施正荣的前半辈子,可谓起起伏伏。

出生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困,亲生父母留下了一母同胞的哥哥,将他送给了同村的养父母。

在养父母家,除了上学,他在各种各样的农活中度过了童年时光。

即便如此,凭借聪明好学,他16岁考上大学,20岁读研究生。

之后,施正荣成功获得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的资格。

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领域泰斗马丁·格林,在获得博士学位的同时,也成功取得澳大利亚国籍。

2000年,37岁的他回国创业,成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5年之后,他成为中国首富,身价186亿。

仅仅过去7年,公司破产重组,他的信誉也跟着破产,被尚德扫地出门。

在澳大利亚养精蓄锐之后,他悄悄重返太阳能领域。

2019年凭借25亿身价,重登福布斯富豪榜榜单。

有技术,却已经失去信誉的他,可还能走远?

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才过去一年多,江苏扬中太平村并没有恢复元气。

可以说,家家户户基本连温饱都够不着,只是饿不死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村里一户陈姓人家,因为在这一年生下了第三胎,一对生龙活虎的双胞胎儿子,陷入了烦恼忧愁。

而一条河之隔的施家,却因为生下的孩子不幸夭折,而陷入了悲伤。

一家是养不起四个孩子,一家是痛失爱子。

两家人商量之后,做了一个决定。

由施家收养双胞胎中的弟弟,并为他取名,施正荣。

很多人都觉得, 这一举措一下子救了两个家庭。

可是,作为被抛弃者,施正荣是不会这样想的。

农村里,很多人都喜欢茶余饭后,说一些家长里短打发时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施正荣早早地就从大人们、或者是吵架的小伙伴的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不需要求证什么,一河之隔的陈家哥哥的模样,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以说,从那以后,被遗弃的阴影一直纠缠着他。

让他喘不过气的同时,也造成了他敏感、自尊、要强、缺乏安全感且拧巴的性格。

如果在施家的生活相对幸福些,或者说,比在亲生父母身边轻松些,或许,阴影的伤害会小一些。

可惜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收养施正荣之后,施家后面还生了几个小孩。

作为家中长子,施正荣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开始为大人分担家务、为家计操劳。

从日常的扫地做饭、打猪草、剁猪食、喂鸡喂猪,到锄草插秧,跟着大人一起编织暖壶套售卖,他样样都要干。

而陈家哥哥作为家中幼子,家务农活有上面的哥哥姐姐帮忙干,他可以独享清闲。

每次自己干活累得要死,抬眼却看见,和自己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哥哥,跟村里其他的小伙伴在玩耍、打闹,施正荣免不了要问一问苍天,为什么?

为什么是自己被送给了施家,而不是哥哥?

十岁生日,在很多地方,是一个大日子。

条件好的,会大宴宾客,为孩子庆祝生日;

即便条件有限,也会弄几个好酒好菜,请亲近的亲朋好友,坐一坐,热闹热闹。

两兄弟十岁生日那一天,陈家便邀请了相熟的人,一起吃酒。

有个伯伯买了两套流行的军装,送给施正荣和陈家哥哥当生日礼物。

陈家哥哥很快便穿上军装,和一群小伙伴风风火火地,玩起了警察捉小偷的 游戏 。

施正荣却没有穿上新衣服,他只是站在河这边,看着对岸,也不过去。

仿佛那一场热闹,与他无关。

没人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偶尔与亲生母亲见面,施正荣都透露出,自己不喜欢干农活。

可是,这样的抱怨让亲生母亲如何回应呢?

送出去的孩子,泼出去的水,各人有各人的命,她也无能为力。

眼看着亲生父母没有给他任何回应,施正荣渐渐地什么都不说了,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不知道是觉醒得比较早,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还是天生就有求知欲,对读书有兴趣。

施正荣开始喜欢往学校跑,站在教室外,听老师讲课。

养父母见他这么好学,也不耽误干活,便将他送到学校读书。

这种一边干活、一边读书的日子,持续到他13岁,考上了高中,才结束。

1979年,高考才恢复两年,年仅16岁的施正荣便参加了高考。

或许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录取机会,他填报了冷门专业,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学仪器专业,被成功录取。

作为村里少有的大学生,施正荣心里的压抑,不知道是否减少了一些。

在同学们的眼里,施正荣是一个不吝言辞的高冷学霸,每天都在寝室、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来回穿梭。

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是包分配的。

施正荣并没有急于参加工作,而是选择报考研究生。

1983年,他成功考取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在上海读书时,有一次,陈家哥哥来探望他。

乘此机会,他想同陈家哥哥一起见见世面,便准备进一家高档餐厅吃饭。

不想,门卫却不放行,声称,餐厅只对洋人开放。

多年后,陈家哥哥回忆,当时施正荣就有些恼怒。

他转头就走的同时,说道:”我将来一定要当洋人!“

这件事是否是他留学的诱因,或许只有施正荣知道。

但是,不管是不是,都能说明,施正荣比较要。

而且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因为,1988年,也就是施正荣硕士毕业两年后,他获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深造。

为期一年的留学生活很快结束,但施正荣也硕果累累,发表了多篇学术研究报告。

正是因为这些成绩,原本该回国了的施正荣,被素有“太阳能之父”的马丁·格林教授看中,将他招到了自己的实验室里来。

彼时,马丁教授的实验室正在研究,既能降低太阳能电池成本,又能大规模应用的项目,薄膜太阳能电池。

施正荣接触这个项目后,凭借自己高超的悟性和细心的研究。

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成功将薄膜硅附在了玻璃上。

要知道,这个实验,马丁教授三年都没有做成功。

凭借着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施正荣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了该校太阳能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员。

随后,他还取得了澳大利亚国籍,真的成为了一名“洋人”。

1995年,施正荣再次受邀马丁教授,前往他筹建的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任职,薪水优渥。

对于施正荣为什么会回国创业,一般有两种说法。

其中一种,是施正荣在一次访谈中,他自己说的。

在研究所待了几年之后,他发现,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面,已经很难找到同级别的对手了。

平日里,他想找个人探讨探讨理论,都找不到。

而且,不管是在大学里,还是公司里,他所在的职位都已经做到顶了。

所以,那时候,他觉得非常无聊。

考虑到全球环境恶化,能源枯竭问题迫在眉睫。

思前想后,他向上司提出,想将太阳能电池进行开发应用,让人类真正使用到这种可再生能源。

谁知,这个提议遭到了上司的反对。

陷入苦恼的施正荣听朋友说,国内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如果他回国创业,应该很快就能做出成绩。

于是,他就回国了。

施正荣的说法,在逻辑上,倒是站得住脚。

毕竟,当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将自己做成了权威,那么,他很容易陷入舒适区。

打破舒适区的方法之一,是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当下,继续攀高峰,以期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

打破舒适区的方法之二,就是重新换一个领域,去进行深耕。

施正荣只是选择了第二条路而已。

但是,坊间还有一种说法,说施正荣只是该研究所里一个普通的研究员。

因为他在研究所的项目要黄了,迫不得已才选择回国创业。

到底是真是假,也只有施正荣自己知道了。

毕竟,施正荣在访谈中说的话,已经不止一次被人认为是谎言。

比如,他曾说自己上高中时,是三好学生。但他的同学却说,他从没有获得过三好学生的称号。

比如,他说成立尚德公司时,自己带了40万美金入股。

但有人指出,他只是凭借技术入股,并没有现金之说......

不管真假,都可以看出,施正荣太过敏感和自尊,总想向大众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

哪怕有些优秀,也有夸大其词的嫌疑。

施正荣在澳大利亚“高处不胜寒”的时候,1998年5月,中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而在这前后,很多国家也都签署了这份议定书。

这是人类第一次,准备以法规的形式,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后,2000年,德国还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

这给施正荣的创业,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施正荣拿着自己的创业计划书,走了很多城市。

向很多地方领导,描述过自己的创业前景:

“给我800万美金,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

虽然那个时期,国内大量引进国外技术。

但对于施正荣的“大言不惭”,很多人还是抱观望态度,只有无锡行动了起来。

在伯乐李延人的牵线下,施正荣获得了几家无锡国有企业的投资,成立了尚德。

并且在很多方面走了绿色通道、获得优待政策。

这使得尚德在当时,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

在太阳能领域,国内一片空白,确实有发展前途。

但这也意味着,最初的一段时间,国内根本就没有市场,来接受产品。

而此时,国外的市场也并没有完全成熟起来。

因此,2002年,尚德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运行后,生产的产品根本就卖不出去。

整整三年,尚德一直都在亏本的状态中,施正荣每天都会在企业里面转悠,跟员工们一起吃饭,给他们打气。

终于,2004年,德国重新修订了《可再生能源法》,给予大阳能发电者为期20年、金额不小的补贴。

这一修订,点燃了德国的太阳能市场。

随后,欧洲其他国家,相继出台类似法规,整个欧洲的太阳能发电市场,彻底爆发。

尚德生产的产品,开始远销海外,并且供不应求。

仅仅这一年,尚德的产值就翻了十倍,纯利润将近2000万美元。

施正荣一下子成为了无锡尚德、乃至中国的英雄。

而接下来,尚德一系列的操作,又传出了不同的版本。

对于给尚德投资的那些企业的退出,以及很多骨干的离去。

有报道称,这是尚德在某些人的帮助下,完成私有化的过程。

那些退出的企业,也获得了十几倍的利益。

然而,另外一个版本却说,施正荣过河拆桥、卸磨杀驴,重用自己的亲信,将尚德变成了一个家族企业。

比如,不仅仅七大姑八大姨在尚德,他将自己的高中教师,也招进了尚德。

而完成私有化之后,他曾表示:“我觉得自由了。”

如果仅仅只是这些操作,施正荣的声誉,也不会跌落得那么彻底。

2005年12月,在资本的追捧下,尚德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

同年,他以186亿身价,成为中国首富,并被纽交所聘任为国际顾问,是30名顾问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

随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美国《时代》周刊,先后赋予他“环保英雄”、“绿色国家年度人物奖”、“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等称号。

还有人称,他将中国的太阳能事业,与国际太阳能事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

然而,他肉眼可见地,变了。

没有人明白,他到底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不得不开始展示自己;

还是,骨子里,他原本就是一个喜欢交谈、愿意社交的人,只是因为幼时的环境,迫使他不得不压抑自己。

在巨大的名利面前,施正荣开始了报复性地消费,和表现自己。

他一改往日惜字如金的性格,在各个座谈会、论坛上,开始侃侃而谈。

但可以看出,他还是比较享受这种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感觉的。

有一次,在光伏产业受到国际环境影响,业绩产生下滑倾向时,他甚至指着一众大人物和同仁,大声道:”你们回去后要好好反思一下。“

另外,尚德上市时,他曾对身边人说: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去挣一分钱,我就花钱。 “

如果说,给养父母造豪华别墅,是返哺之恩;

那么,在施家与陈家之间的那条河上,造一座“博士桥”,可能仅仅就是为了弥补儿时,有家不能回的遗憾了。

如果说,他斥巨资,在公司总部建一面全球最大的光电幕墙,是为了给尚德造势;

那么,成立“施姓家族慈善基金”,号称一年花6000万做公益,却被曝出诈捐,简直就是沽名钓誉了。

何况,他还买了10多辆顶级豪车,见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车;

仅仅参加一个会议论坛,就花126万包机前往;

日常随行的保镖,高达数十人。

很难说,这些现象是因为他的贪婪。

或许,虚荣而缺乏安全感,想要向养父母、亲生父母、乃至所有人,证明自己,更能解释这一切。

就在他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时,却不知道,一场灭顶之灾,在等着他。

当时包括尚德在内的,很多中国太阳能产业,做的其实只是一个“加工”工作。

原材料硅片需要进口,产品生产好之后,远销海外。

国内人称,这就是一个“两头”在外的企业;

做的,还是牺牲中国的环境,来换取海外国家绿化的工作。

可惜,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少有人冷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

仅有的那么几个发现市场过热,而开始转型,走技术路线的企业,都笑到了现在。

可惜,这里面不包括尚德。

尚德在干什么呢?

因为市场爆发,导致硅片集体涨价。

施正荣为了确保自己能够以相对优惠的价格,购买到硅片,先后与两家海外企业,签订了为期十年的长期合同。

合同约定,尚德每年以固定的价格,购买固定数量的硅片,否则,要交天价违约金。

如果说,这是尚德经济破产的诱因;

那么,施正荣与亚洲硅业,签订了类似合约的做法,就让他走上了,信誉破产的道路。

这家刚刚成立不久的企业,获得了尚德时间长达16年,资金高达15亿美元的、无条件支付合约。

这明摆了,就是将尚德的钱,送给了亚洲硅业。

而种种迹象表明,亚洲硅业的幕后抄手,很可能就是施正荣本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很快波及欧美的太阳能市场。

很多国家降低了太阳能产业扶持力度,使得太阳能产业大面积缩水;同时,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他们开始大幅缩减产品的进口数额。

对于靠出口产品而崛起的尚德,毫无疑问地,遭到了打击。

屯了大量的硅片,却卖不出去。

收益缩水的同时,尚德还得向上游供货商,交付天价违约金。

其实,在曝出亚洲硅业实际实控人,可能是施正荣之后,地方和各大企业,已经不是那么信任施正荣了。

当尚德处在生死存亡之际,国开行准备给尚德注资。

条件是,希望施正荣拿出一个能够与尚德共存亡的态度来,以个人全部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

可是,施正荣拒绝了。

后来,地方表示,让本地公司接盘尚德,条件是施正荣退出在尚德的股份。

施正荣,仍旧拒绝了。

他说:“我有这么多的职工,你不救我,我就要关门。”

耍赖的嘴脸,跃然纸上。

在当时,到底是觉得地方一定会救尚德,还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想将钱财牢牢抓在手中,还是有其他打算。

导致他对尚德袖手旁观,除了他自己,怕是无人知晓。

他一边向美国投资者确保,尚德一定能按时还债;

一边向地方保证,自己能够让美国投资者延期,给尚德喘息的时间。

可惜,最后都没有实现。

董事会认定他将尚德的资产,转移到了亚洲硅业,损坏了董事们的利益,将他逐出了董事会。

而他的信誉,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有人说,施正荣的下场,只是墙倒众人推而已。

也有人说,当时国内的太阳能企业,都陷入了疯狂。

施正荣只是被环境裹挟,才造成了尚德最后的结局。

虽说,确实有部分原因在此,但,作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施正荣自己的问题更大。

在外人看来,他只抓取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技术短板、导致国内市场不景气这个致命伤。

可是,同样在当时成立的、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技术障碍。

成就了如今,市值4730亿的隆基股份,被人称之为,另一个华为。

难道,科班技术出生的施正荣,真的没有看出来吗?

怕不尽然。

2014年,被逐出董事会的施正荣,在澳洲养精蓄锐的那段时间,一家研发晶硅薄膜产品,名为上海羿仕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2016年,施正荣带着上海羿仕新能源的新产品,亮相央视《对话》。

2019年,他已经成为了上海羿仕新能源的董事长,以25亿身价,再次登上了胡润百富榜。

对此,人们很难不猜测,当初他弃尚德于“不顾”。

不仅仅是认为地方一定会保尚德,另一个原因,怕是因为他已经为自己安排好了两条退路。

一个是亚洲硅业,一个是上海羿仕新能源。

不得不说,这招暗度陈仓,唱得真精彩。

如今,左手亚洲硅业、右手上海羿仕新能源的施正荣,要原材料有原材料,要技术有技术。

只要市场这股东风吹起,他就能将之变成真金白银。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可再生能源成为市场的新宠儿,已经确认无疑。

而所有可再生能源,都离不开太阳能。

全球的太阳能市场,差不多都向有技术的施正荣,敞开了大门。

这两年,在全世界各地展开的新能源相关论坛会议上,大多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另外,亚洲硅业也一直在申请上市,施正荣想重返资本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

有人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这句话用在施正荣,似乎也很合适。

他的品行如何,外人不好下定论,但他的性格有缺陷,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他的公司再度上市时,股民们如何选择,怕是一道难题了。

他上半辈子的“失信”,会不会在下半辈子重新上演?

对此,你怎么看呢?

作者:朱小畅铜豌豆

尚德破产了,原因何在呢,欧盟的重税?还是施正荣的战略失误。

企业的破产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内部的经济数据很难作出合理的解释。个人认为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政策对企业都有影响。但是内因更为直接。企业缺乏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加上外部的发展阻力,导致了企业的危机。

三位首富都败于新能源,一位1小时损失1442亿,两位破产归零!

这些年,中国造富神话基本都诞生于两个行业,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互联网。地产大佬王健林、许家印,互联网大佬马云、马化腾,四个人轮流做中国首富,你来我去,感觉像是让着来。除了这四位外,这两个行业还有很多千亿富豪,百亿富豪,可以说是财富的集中地。

不过,除了房地产和互联网,有一个行业也曾经创造了辉煌,诞生了诸多超级富豪,有两个人做了中国首富,一个是新能源首富和江西首富,这个行业就是新能源。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光伏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些聪明的人就快速切入这个行业,并依靠红利,短短几年内就能创造亚洲甚至是全球第一的神话,个人身价也是暴涨。今天要介绍的这三个人就是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一个是江西赛维LDK创始人彭小峰、汉能创始人李河君。

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这三位都曾经很轻易地获得了成功,然后开始头脑疯狂,直至跌落神坛。三位的结局也各有差异,施正荣破产一无所有,彭小峰破产成老赖被通缉,只有李河君算是挺过来了。

施正荣是真正的太阳能科班出身,在澳大利亚读了博士,师从“太阳能之父”、诺贝尔化学家得主马丁·格林教授,并成为世界上首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

正所谓学以致用,施正荣没有安分的继续做学术研究,走他的导师之路,而是选择了将所学商用,去开创一番天地。所以,1999年施正荣就回国谋划创业,算是进入太阳能行业比较早的玩家。

性格腼腆的他起初并不顺利,直至遇到无锡市原经委主任李延人,两人一拍即合,合伙创办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李延人利用自己的关系拿到了无锡政府的融资和地皮,而施正荣正好又有技术,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之后公司就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光伏行业的前列,并于2005年在美国上市,施正荣身价暴涨,并于2006年以186亿身价成为中国新首富,这是施正荣的高光时刻。

不过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危机,公司就开始出现问题,市场竞争激烈,业绩下滑,再到后面是亏损严重,直至一蹶不振,公司股价也是暴跌。到2013年无锡尚德破产重组,施正荣又一无所有了。施正荣的成功来得太容易,太快,以至于他还没准备好怎么做一个企业家,所以,在管理上也是非常松散,没有威信,团队执行力差。在个人上也是非常膨胀,上市后直言今后不赚一分钱,只花钱。这种狂到无边的话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企业家能说得出来的,对待政府官员和同行也是态度蛮横,以老大自居。

所以,施正荣的跌落,一方面是行业市场的原因,另一部分就是他个人性格的原因,他不适合做企业一把手。

如今的彭小峰已经躲到了国外,但是被通缉中,原因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经成为了老赖。

新能源的造富是疯狂的,也可以说是政府扶持起来的,要地给地,要资金给资金,你只需要招人,开始生产,然后把产品卖出去就可以。彭小峰所创办的江西赛维LDK就是这样起来的,实际上,无锡尚德也是一样。2005年,在江西新余市政府给的2亿资金支持下,彭小峰成立了江西赛维LDK。

赛维LDK比无锡尚德还疯狂,尚德好歹花费了5年才上市,而赛维却只用了2年时间。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商。2007年,赛维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江西 历史 上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彭小峰身价也是暴涨,达到了30亿美元,成为新能源首富,以及江西首富。

实际上,都是空壳子,并不赚钱,而是靠政府补贴和贷款,那几年,新余政府要求几个银行给赛维授信贷款,不断扶持赛维的发展。2008年前,欧洲光伏需求大,所以中国这些光伏企业才有了机会。金融危机后,订单立即减少,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硅料项目的投资成败,成了压死赛维的最后一根稻草,到2012年底,负债已经超过200亿元。

2013年,彭小峰丢下赛维的烂摊子给新余市政府处理,自己只身前往苏州开始再次创业,但很快失败,丢下一堆被欠工资的维权员工。又跑到北京创办绿能宝,之后又陷入兑付危机。彭小峰从2016年开始基本都呆在国外躲着,彻底成为了老赖,透支了自己的信用。2017年7月,彭小峰被跨国通缉,实施抓捕。

在成为首富之前,大多数人不知道李河君是何许人。因为这是一个做非常非常传统的水电站发家的男人,媒体对他的报道少之又少。直到2015年,突然首富换人了,而且是一个从来没听过的,媒体才开始蜂拥报道,当然,此时他已经是太阳能大佬了。

2018年胡润百富榜,李河君以300亿身价当上了新能源首富,这和做首富时的1600亿,相差了1000多亿。太阳能就是一个虚幻的行业,行业热情高时,股价暴涨,身价冲上天,当行情不好时,立即跌入低谷。阴晴不定,变化极大。

1991年,李河君向大学老师借款 5 万元开始创业,之后在2002年开始,耗费10年,投入200 亿元建起了金安桥水电站,这个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民营水电站,比葛洲坝还大10%。高投入必定高回报,之后每年能产生几十亿的利润,可以说是躺着赚钱。但是李河君并不安于现状,在2010年杀入太阳能薄膜行业,投入500亿进行产业扩张,并快速成为全球第一。

李河君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在他的疯狂扩张下,2015年,他迎来了事业巅峰,以1600亿身价成为中国新首富。可惜的是屁股没坐热,立即就下来了。国际做空机构向汉能发起攻击,当年5月20日,开盘仅仅1小时多,汉能市值就蒸发 1442 亿港元,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之后,由于一直不能复牌,汉能陷入沉寂,甚至传言倒闭之类的。不过,这两年,汉能又活跃起来了,而且公司也被复牌了,算是再次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只不过没有了当年的辉煌。

应该来说,这三人,施正荣和彭小峰都是地方政府扶持起来的首富,施正荣做首富时,年仅42岁,彭小峰做首富时年仅32岁。两位快速暴富后的心态都不好,过于膨胀,在企业管理方面都很弱,才会在市场变化时毫无应对之策,只能看着公司倒闭破产。而李河君算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也都是靠自己的积累建立起来的,所以无论是心态,还是个人能力方面,都比前面两位强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汉能还能挺过来,并有继续发展下去的机会原因。

无锡尚德为什么会垮?真的是供大与求吗?

从天堂到地狱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对中国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尚德电力来说,相隔不过短短8年。2001年施正荣创办尚德电力,2005年尚德电力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次年,施正荣被评为中国首富。如今,尚德宣告破产重整,董事长施正荣被董事会罢免。甚至还卷入“利益输送”、“转移资产”等诸般是非漩涡。尚德电力为什么会倒下?它对中国的光伏产业究竟带来怎样的影响?《经济半小时》记者张硕寻访权威知情人士,揭示尚德电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请参阅“尚德破产之谜:施正荣曾一夜之间成为中国首富”

h t t p://info.electric.hc360.com/2013/04/241421525563.shtml

其中有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尚德破产》的内容,最后一品玉知识网小编还是要告诫大家,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新手前期应该小额进行投资

评论

精彩评论
2024-07-16 19:10:58

不错的帖子,值得收藏!http://xqow.zhyxfs.net/test/542747928.html

2024-08-17 19:14:14

感觉不错!http://1d8c16.lycat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