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洋崛起1920白衣(新北洋崛起)

sddy008 干货分享 2022-10-25 146 0

美盛财富通为你带来2021年最新的股票资讯动态,帮你获取最新的、最实用的股票知识,下面分享《新北洋崛起》,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收藏我们的网站!

文章目录导航:

接替袁世凯,执掌北洋政府四年之久的皖系,是如何崛起的?

我们一直讲北洋三系皖系、直系、奉系,有一些对北洋军阀一知半解的人总会认为他们三系是一直就对立的关系,一些史学学者干脆将他们划分出具体的统治时期,1916-1920年为皖系执政期间,1920-1924年味直系执政期间,1925-1928年味奉系执政期间,其实是对北洋军阀的一种抽象化的认知。

北洋军阀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在袁世凯刚死的时候,各派系之间的矛盾虽然有,还没有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基本还能保持相互合作的关系。

这也是为何袁世凯张嘴闭嘴都是:“咱北洋团体”。

那么,皖系到底有何实力,能够在袁世凯死后,执掌北洋政权长达四年之久?

实际上,北洋三系中实力最强的应该是直系,因为直系代表了袁世凯!北洋军阀其实是以袁世凯编练北洋六镇为根基,袁世凯是河南人,甲午战争后在天津小站练兵,后来在山东担任巡抚,八国联军侵华后,担任直隶总督。

正因为袁世凯的这份晋升履历,使得袁世凯任用的人物大多是直隶地区的人,其中冯国璋为河北人,曹锟为天津人,吴佩孚、孙传芳是山东人。

但是直系的范围很大,军阀领袖间的合作并不紧凑,即使到北洋军阀后期,直系的吴佩孚与孙传芳也不和。直系间的不团结,给皖系在袁世凯去世后执掌大权创造了机会。

北洋三系以地理概念划分,奉系代表东北(沈阳旧称为奉天),直系代表直隶(以前京畿地区称为直隶,近代主要包括河北省),如果按照这个继续推断,皖系应该就是指安徽,其实这并不是说整个皖系军阀都是安徽人,而是皖系首领段祺瑞是安徽人。

中国近代军队向前追溯的话,可以推到清朝的淮军系统,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就彻底接替了李鸿章的位置,并且吸收了大部分淮军的人物,说白了,北洋新军与淮军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可以理解为北洋新军继承淮军的军事遗产,也可以理解为北洋新军中有淮军的“血统”。

说起段祺瑞的起家,并且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其老乡李鸿章,尽管在大部分资料中,都很少去解读二者的关系,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分不开的。

段祺瑞能够发家,很大程度上借助了他这个安徽人的身份,让其掌握了充足的资本,段祺瑞从军政之时,也正是淮军向北洋过渡期间。

1885年,段祺瑞考入北洋武备学堂,受到李鸿章的器重,1887年段祺瑞以优异的成绩从武备学堂毕业,前往旅顺督建炮台,次年被安排到德国留学。是北洋水师中后起之秀,也是佼佼者。

以当时的发展趋势,如果给段祺瑞足够多的时间,李鸿章未必不想让段祺瑞来接班,只不过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几年局势发展太快,尤其是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因为签订《马关条约》被清廷驱逐权力中枢长达四年之久。

李鸿章不得不从大局出发,让位给年轻且有实力的袁世凯,正是李鸿章被“雪藏”的这段时间,段祺瑞被调往袁世凯练兵的小站,也成为袁世凯吸收淮军势力中的一分子。

为了拉拢段祺瑞,袁世凯将义女张佩蘅嫁给段祺瑞为继室,段祺瑞俨然成为袁世凯的心腹。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去世,袁世凯任直隶总督,保奏段祺瑞"以知府仍留原省补用,并加三品衔","兼充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

1907年袁世凯被削去兵权时,段祺瑞并未受到影响,在北洋新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当时载沣想要杀袁世凯泄愤,也是段祺瑞协同其他北洋将领虚张声势,使得载沣没敢杀掉袁世凯。此后,袁世凯也与段祺瑞互相联系。

可以说,李鸿章临死前,是有意扶持段祺瑞,使其作为淮军剩余势力的领头羊,皖系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清末淮军的进化升级版(纵横原创观点,未经严格考证)。

关于段祺瑞和李鸿章的关系,也许从多年后的一桩事也可以看出来。

1930年,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请杀手王亚樵(同为安徽老乡)干掉了蒋介石的心腹赵铁桥,而得罪老蒋,老蒋随后将李国杰抓了起来,一直待在监狱。

九一八事变后,老蒋害怕在北方的北洋大佬被日本策反,将对整个北方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邀请段祺瑞、吴佩孚等人南下,吴佩孚与国民政府成见颇深(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与直系战火最为激烈),所以拒绝南下,而段祺瑞所代表的皖系,则与国民政府矛盾不是太深,段祺瑞与老蒋之间还有一定的渊源。

段祺瑞到南京的时候,老蒋亲切的接待,没说几句话,段祺瑞就跟老蒋说:“国杰的事,就看在中堂大人(指李鸿章)的面子上,算了吧!”

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段祺瑞和李鸿章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值得品味的。

总结起来,如果说北洋军阀与李鸿章的淮军之间有什么瓜葛,那段祺瑞及其领导下的皖系就是这个瓜葛的枢纽。

也正因为如此,袁世凯去世后,能够号召淮军残余势力的段祺瑞登高一呼就成了国民总理,然而作为袁世凯真正嫡系的直系并不服,双方之间逐渐产生矛盾,最后爆发直皖大战。

《民国之北洋崛起》最新txt全集下载

民国之北洋崛起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涔﹀悕:姘戝浗涔嬪寳娲嬪礇璧

浣滃搧鐩稿叧

娓呮湯姘戝垵鐨勮揣甯佹眹鐜囪祫鏂欏強涓……

谁知道北洋政府统治的起止时间

从民国元年(1912年)3月至17年(1928年)6月。

一、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袁世凯上台后,改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913年上半年,以中国同盟会为主体改组的中国国民党和以前清立宪派旧官僚为支柱的进步党两大政治势力的对峙,形成中华民国史上一个短暂的特殊年代。

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总统制,独揽大权。

袁世凯自1915年春筹备改行帝制,于同年12月12日宣布恢复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建立“中华帝国”,废除民国纪元。袁世凯称帝后遭到全国人民一致反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坚持反袁,组织中华革命党与中华革命军发动起义。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首义,护国战争爆发,得到全国响应。在全国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6月6日袁世凯病逝。

二、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袁世凯的离去揭开了军阀割据时代。北洋派内部分裂为直皖两大系,同时奉系在东北崛起。皖系军阀段祺瑞以国务总理身份把持北京政府实权,但他不能缓和北洋派与其他派别以及北洋派内部的矛盾。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此时,直、奉两系的扩展尤为迅速。直系首先在与南方军政府作战问题上与皖系发生矛盾,并在前线自行停战,迎合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的爆发,导致皖系军阀统治结束。

三、直系统治时期(1920~1924)

直皖战争爆发,直系与奉系结盟,未及半月,皖系即败下阵来,直系曹锟、吴佩孚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人。直系是打着反对皖系武力统一的旗号上台的,然而当他们上台后,就以中央政权的名义实行武力统一政策。这一政策遭到一切非直系的反对,纷纷以“民主”、“自治”、“联省自治”以及其他各种名义对抗。

首先与之发生矛盾的是昔日倒皖的盟友奉系。双方起先共同控制着北京政府,但因胜利果实分配不均,在组阁等问题上互相指责,矛盾愈演愈烈。1922年4月,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直系击败奉系,独占了中央政权。

直系击败奉系之后的直系先打着“恢复法统”的旗号,恢复国会,逼徐世昌下台,迎黎元洪复任大总统。继之又对黎元洪“逼宫夺印”,接着直系便高价收买国会议员,于1923年10月通过贿选,收买“猪仔议员”,让曹锟当上了大总统,搞得举国哗然,丧尽民心。

反直的一方,奉系败退出关后,宣布“闭关自治”,锐意整军经武,实力大增,皖系不甘寂寞,企图卷土重来;南方的孙中山准备北伐,也在寻找盟友,由此形成了孙、皖、奉“反直三角同盟”。直系内部则因争权夺利而四分五裂,冯玉祥部自成一派,且与反直一方暗通款曲。

1924年9月,以江浙战争为前奏,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大举进攻,直军作战不利。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直系腹背受敌,吴佩孚南下失败,直系军阀统治时期告终。

四、奉系统治时期(1924~1928)

直系垮台后,奉系控制了北京政权。他们抬出皖系首领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实际则在背后操纵。段祺瑞提出召开“善后会议”,但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各派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纵横捭阖,敌与友之间根本无一定之分。

北方的奉系与冯玉祥国民军系首先发生矛盾,这一矛盾的激化,又使奉系与吴佩孚重新携手,共同反冯,1926年初将冯部挤出华北。奉系内部,郭松龄于1925年底联合冯玉祥倒奉,由于日本的干涉而失败。同时,东南孙传芳与奉军激战,一跃而为五省霸主。

到1926年4月,段祺瑞下台,其后奉、直两系在围攻后起造反派国民军的共同目标下“联合”起来,暂时建立了他们在中国中部和北部的统治,并组成直系和奉系军阀势力所控制的北京政府,这个政府由内阁“摄政”。

这时,南方国民革命兴起,经过五卅运动,形成全国性的革命造反高潮,使广东革命军的北伐时机成熟。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先打吴佩孚,再攻孙传芳,最后击张作霖,各个击破,不到一年,即控制全国半壁江山。

北洋军阀政府在面临失败的最后关头,仍不愿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国军政府,自任大元帅,企图联合各派军阀,进行最后挣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进行“清党”、“分共”,使北伐中途停顿,给北洋军阀以短暂喘息之机。

然而为时不久,国民党各派再度联合继续进行所谓后期北伐,张作霖见大势已去,遂于1928年6月下令退出京津一带,向东北收缩。他本人在回沈阳途中,行至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最后结束。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扩展资料:

政体

北洋政府先后制定五部宪法,包括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10月《中华民国宪法案》(又称《天坛宪草》);1914年5月《中华民国约法》;1923年10月《中华民国宪法》;1925年12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府采用责任内阁:即由大总统、议会、内阁、法院所构成的政权体制。大总统并非实际的政府首脑,仅是代表国家的虚位元首。

民国2年(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提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称天坛草案)。这部草案的基础是临时约法,其中的规定使当时执政的袁世凯非常不满,因此他不让国会讨论这部草案。

袁世凯于民国3年(1914年)解散国会,成立“约法会议”,并于同年5月1日公布自己的《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同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取消内阁制,实行总统制,将行政、司法权力集于总统一身。

袁世凯逝后,民国5年(1916年)6月7日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内阁制。

民国8年(1919年)段祺瑞执政期间提出过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八年草案);民国12年(1923年)曹锟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公布一部《中华民国宪法》(曹锟宪法);民国14年(1925年)段祺瑞再次执政又提出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十四年草案)。

三权分立

北洋政府时期建立三权分立制度,以此为基本原则,限制大总统权力,防止个人独裁,使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尊重和保障。1917年5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问题上,国务总理段祺瑞提参战案,而国会拒绝合作。

段不断对国会施压,国会则改组内阁,暂缓讨论参战问题,最终大总统黎元洪在国会要求下解除段祺瑞的职务。当时的国会真正起到监督政府、制约行政权的作用,并非“橡皮图章”、“表决机器”。

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指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后被国共史学家描述为府院之争。

宪法同时保障司法独立,规定独立、公开审判的司法原则。1913年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杀案中,地方检察厅可以公开传讯国务总理赵秉钧;

又如1925年10月京师地方监察厅派检察官翁敬棠调查“金佛朗案”事件,外交总长沈瑞麟、财政总长李思浩、前司法总长章士钊全被审查,期间,中央政府没有干涉,反映出当时司法的独立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洋政府

阅读完《新北洋崛起》,相信对你投资有所提升,大家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要盲目跟风操作,可以关注一品玉知识网学习更多。

评论